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1956年、1958年、1960年先后形成了四次扫盲运动的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这些扫盲运动
A.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B.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
C.促进高科技水平的提高
D.奠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社会科学院从1980年夏季到1981年夏季的一年中,连续举办了三个大型讲习班,分别是:“数量经济学讲习班”、“国外经济学讲”和“发展经济学讲习班”同时期,大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由政府派遣,赴欧美和日本的高等院校留学,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B.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C.社会发展水平极大提高
D.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果
3 .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A.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B.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019-11-15更新 | 266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周练历史试题
4 . 1956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解放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政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
A.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
B.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
C.促进了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
D.根除了“左”的文艺路线
5 . 1949年,中国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的学生占33.1%;到1953年,文科学生的比例降为14.9%;经过1956年前后的进一步调整,这一比例下降为9%;1962年,这一比例最低,仅为6.8%。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国民经济计划影响教育布局
B.新中国教育仿照苏联的模式
C.管理人才较多,科技人才缺乏
D.改变了近代重文轻理的现象
2018-12-05更新 | 1125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如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这次全国高校院系大规模调整的目的是
A.对农业、手工业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C.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D.应对冷战环境下的严峻国际形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有人评论当代中国的一位科学家说:一个土生土长的科技工作者,自命于时代,自立于浮风,矢志于令人类远离饥饿;他以一粒种子改革世界,为人类铺垫了安稳的基石。该评论
A.反映了杂交水稻在全球范围的推广
B.告诫了人们要像袁隆平一样地低调
C.阐明了中国在杂交水稻领域的地位
D.颂扬了杂交水稻技术对人类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界拨乱反正的标志之一是
A.恢复高考制度
B.开展扫盲教育
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D.发展工农教育
2018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9 .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中国一年只有几千人出国留学,且大部分是公费留学生。到2011年底,中国共送出约224.5万名留学生,成为全球最大留学生输出国,且自费留学的比例高达90%。这一现象反映出
A.恢复高考促进了出国留学普及B.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得以满足
C.已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人才培养机制顺应了经济发展要求
2018-12-19更新 | 529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一五计划关于普通教育方面的指标是:发展重点中学,特别是高中。1957年在校高中学生将比1952年增长180%;在校初中学生将增长78.6%。这一指标的完成
A.改变了建设人才紧缺的现状
B.提供了充足的工业化劳动力
C.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