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初期,日军大举进攻华北,凡是日军所到之处,通过出版报刊、散发小册子,以及绘制大幅墙画、标语、播放“东洋音乐”等方式,进行欺骗宣传。在危难之际,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文艺运动发展起来。聂荣臻根据晋察冀三省社会实际状况组建宣传队和剧社15个;这些军队宣传队和剧社创新民间文艺形式,运用一切文化手段,初步形成了以“口头文化”“墙头文化”“钢板文化”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文艺景观。1939年2月,晋察冀边区文协通过建立晋察冀边区文化界抗日救国会,加强了对边区文化工作的领导,为乡村文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晋察冀边区党政领导十分关心乡村文化运动建设,仅1940年一年,“西战团”共培训“乡艺”文艺干部700多人。

——摘编自柳敏和《试析党在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文艺运动》

材料二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取得了累累硕果。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都是贯彻“双百”方针的出色作品。那时的文艺期刊也大量增加,仅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就有18种,原有的刊物质量也有提高,扩大版面。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新中国的电影创作步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3》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比较抗战时期根据地乡村文艺运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艺工作的不同特点,并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文化政策调整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意义。
2 . 1977年冬天,被诸多评论家称之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它直接改变和推动了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得以重新复兴和兴旺的基本。材料评述的是
A.高考制度恢复的意义B.“211工程”实施的作用
C.义务教育实施的影响D.“科教兴国”战略的价值
2020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实现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下列对材料的评述正确的是(  )
A.量子通信技术有利于国家信息安全B.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量子理论推动人类进入科技新时代D.完成了自然理论第一次大综合
2020-01-20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32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练)-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论及科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19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提及考试的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的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复活。

材料二   高考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1997年,为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句评价: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的社会作用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的不仅仅是一项考试,更是知识的价值、知识分子的地位,是社会流动的渠道、社会的公平。

——于涵: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内容改革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并指出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科举制和当代高考制度的主要异同点。
(3)谈谈你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说文解字》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它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首要手段,教育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同时又折射出浓厚的时代背景。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选取材料中的任一历史现象进行评述。(要求:论证要围绕主题展开;论点应有史实支持;论述要层次分明;语言要通顺流畅)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某时期新华社通告:北京大学自称在半个月内完成680项科研项目,超过了过去三年科研项目的总和,其中100多项是尖端技术,有50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实施极大地激发科研热情B.“左”倾错误波及到了科研领域
C.“文革”动乱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D.改革开放推动了科学的春天到来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论及科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19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提及考试的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的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复活。

材料二高考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1997年,为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句评价: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的社会作用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的不仅仅是一项考试,更是知识的价值、知识分子的地位,是社会流动的渠道、社会的公平。

——于涵: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内容改革评述(《中国考试》2017年第3期)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科举制和当代高考制度的主要异同点。谈谈你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

2018-01-1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七单元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17年6月1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的封面:中国量子卫星“墨子号”从星空向地面发出两道光,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关于量子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以下评述正确的是
A.量子论继承了经典力学关于时空的认识
B.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最早提出量子假说
C.量子力学的成果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D.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突破后来居上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后,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思想。在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但也有学者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科技的进步要依赖于人们思想的解放,每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源泉、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

请结合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评述材料中关于社会进步原因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各地区各民族的交往由少到多,其认知也在发生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种看法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7-03-19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