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所示为对第一至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均由观众投票产生)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奖项相关信息的统计。表中信息可用于说明
届数年份最佳男演员及作品最佳女演员及作品
第一届1962崔嵬《红旗谱》祝希娟《红色娘子军》
第二届1963张良《哥俩好》张瑞芳《李双双》
第三届1980李仁堂《泪痕》陈冲《小花》
第四届1981达式常《燕归来》张瑜《庐山恋》
第五届1982王心刚《知音》李秀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A.改革开放活跃了艺术市场B.“双百”方针得到长期贯彻
C.伤痕文学得到了群众认可D.文艺的发展受到政治影响
2 . 下表为新中国以来科技发展简表。材料体现出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苏联生物学领域出现摩尔根学派与李森科学派的学术争论,中国自然科学深受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仅有600多名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科学技术人员不足5万人,仅有的30多个专门科研机构中有些已经名存实亡
1964—1976年“两弹一星”、杂交水稻、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与抗疟新药复方蒿甲醚、“哥德巴赫猜想”等
改革开放新时期“北斗”“天眼”“天宫”“人造太阳”、神威“太湖之光”、高铁等

A.新中国以来科技领域的重大发展B.苏联学派之争导致中国科技落后
C.“文革”时期中国科技举步维艰D.新时期中国各项科技都领先世界
2021-11-12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课后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主要代表的洋务派,发出了外抗强权、内求变革的呼声。他们揭露封建“衰世”的腐朽,质疑儒家经典、科举取士的现实价值;首倡学习西方科技,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改革社会,抵御外侮,提倡学习“西学”,提出了新的人才标准:掌握西语,了解西技。这是中国近代人才观变革的开端。

——摘编自胡婵《洋务运动时期的人才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材料二 根据新的人才标准,洋务运动时期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具体见下表

洋务运动时期所办新式学堂简表

类别年代学堂名称地点创办人
外语学堂1862京师同文馆北京奕䜣
1863上海广方言馆上海李鸿章
军事学堂1887广州陆师学堂广州张之洞
1890南洋水师学堂南京曾国荃
技术学堂1867福州船政学堂福州左宗棠
1887台湾西学堂台湾刘铭传

——摘编自王哲《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兴起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三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因此,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教师总数由899.4万人增加到1036.7万人,高校毕业生由16.5万人增加到60.4万人,科技人员总数1978年435.68万人,到1992年,仅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就上升到 1759.7万。图书馆由1218个增加到 2558个,县级文化馆由2748个增加为2900个;1979—1998年获国家发明奖290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297项;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1亿元增加到1992年的26651.9亿元。

——摘编自罗洪铁等《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洋务运动时期人才标准提出的背景,概括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创办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才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人才建设的历史启示。
2022-01-19更新 | 50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下表所示为1960~1963年我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变化概况。这一变化
年份 19601963
中等专业学校、中等师范学
校、农业中学和技工学校等
学校数量31 001所5 878所
在校生人数503.5万人83.78万人
教职工人数51.38万人18.19万人
普通中学学校数量21 805所19 599所


A.反映了中等教育的主导地位B.服务于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
C.适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D.推动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2021-09-15更新 | 542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2期)-专题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为全国1977—1982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和录取率(人数:万)。表格中参加考试人数峰值形成的历史因素是
年份参加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约数)
1977570275%
197861040.27%
1979468286%
1980333288%
19812592811%
19821873217%

A.高等学校的盲目扩招B.政治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冲击
C.改革开放对教育的推动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
2021-08-27更新 | 8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课时20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6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海外留学生情况统计表。这反映出中国
时期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留学人数费用来源
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约1.6万人公费为主
“文化大革命”时期49个西方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约1977人公费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约162万人自费为主

A.留学教育受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B.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
C.留学教育呈现精英化的发展趋势D.积极与世界各国交往
2021-06-17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热点16“双减政策”、利国利民——教育改革与教育公平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史的三个阶段。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阶段时间内容
第一阶段1917—1949年“新文学”研究
第二阶段1950—1985年“现代文学”研究
第三阶段1985年至今“20世纪文学”研究

A.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浪漫主义文学”
B.第二阶段的文学题材较窄,工农兵文学是主流
C.第三阶段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
D.中国的文学研究主要服务于文学形式的创新
2021-09-16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课标全国专用)-考点10中国现代思想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发展情况表。出现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学校数在校
生数
学龄儿童入学率学校数在校
生数
学校数在校
生数
1949年34万所2400万20%5219所127万205所11.7万
2000年71.41万所13498万99.11%599464所15372万1813所939万

A.建国初期人民教育的奠基B.工业化经济建设的需要
C.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的重视D.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9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文艺创作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见下表)。该盛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类别代表作
电影《英雄儿女》《五朵金花》《青春之歌》《早春二月》《李双双》
音乐《歌唱祖国》《当祖国需要的时候》《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戏剧《茶馆》《关汉卿》《文成公主》《东方红》《红色娘子军》
文学《红岩》《创业史》《林海雪原》《谁是最可爱的人》《雷锋之歌》

A.国民经济的恢复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双百”方针的实施D.“二为”创作方向的确立
2021-03-02更新 | 135次组卷 | 5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人教版】-解密16近现代中西方科技、文化、教育(分层训练)
10 . 下表为我国部分年度高等院校招生人数统计表(注:1949年为当年高校毕业人数)。据此可知,我国高等教育
年份1949195219651966~197019771979198419921998
人数(万人)1.26.616.4027.328.44875160
A.在50年代初期实现普及B.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
C.在80年代开始恢复招生D.在90年代发展势头强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