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1960~1963年我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变化概况。这一变化
年份 19601963
中等专业学校、中等师范学
校、农业中学和技工学校等
学校数量31 001所5 878所
在校生人数503.5万人83.78万人
教职工人数51.38万人18.19万人
普通中学学校数量21 805所19 599所


A.反映了中等教育的主导地位B.服务于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
C.适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D.推动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2021-09-15更新 | 542次组卷 | 1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8年12月,前苏联最高苏维填通过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苏联国民教育制度》的法律。该法律规定:中学修业年限由10年延长到11年,普及义务教育年限由7年延长到8年;学校大量增加生产教学和劳动时间,并兼施职业训练;高等学校优先招收有两年以上工龄的青年等等。这次改革加强了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但开始暴露出严重的缺点:生产劳动时间过多,严重地影响教学质量;学校中由于缺乏必备条件,组织生产教学和职业训练遇到困难。改革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张耀源《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

材料二   50年代初,采取“一边倒”、“以俄为师”的方针,模仿苏联教育重建新中国教育制度。从教育理论到学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教材、方法等各方面对“苏联经验”系统地全盘移植。为了适应工业化需要,加速培养专门人才,从1952年开始,高等学校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其基本特点是教育计划与国民经济计划紧密相连,国家对高校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

——杨东平《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50年代苏联教育改革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发展的背景。
(3)结合苏联教育和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改革,谈谈对今天教育的启示。
2021-06-1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电视片《国家记忆》:1977年,上海科技出版社20世纪60年代前期出版的一套涵盖了初高中阶段数学、物理、化学的绝大多数知识点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创下了销售7395万册的天量记录,其主要原因是
A.印刷技术快速发展B.高中招生规模扩大
C.政策调整拉动需求D.改革开放解放思想
2021-06-13更新 | 426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某领域发展情况统计曲线图,曲线图所反映的主题应是
A.建交国家数量B.科技成果数量C.高校在校人数D.全国粮食产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6年,王砚香从北京回到山区的供销店工作,他和同伴们长期坚持用背篓为农民送货,同时把农民的农副产品背下山。以他为原型的电影《红色背篓》公映,“背篓精神”也由此风靡全国。这
A.反映了艺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B.倡导了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C.说明对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
D.展现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
2021-04-21更新 | 1217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面对国内巨大的经济困难和社会发展任务,我国仍于1964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东风-2A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实现了核爆炸。据此推知,当时
A.“八字”方针得到贯彻落实B.发展国防工业是首要经济任务
C.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局势D.国际地位提高促进了科技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77年,刚恢复法学教育时,全国只有3所大学设有法律系,每年招收200多人。2006年底,我国设立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603所,在校的法律专业本科生接近30万人。截至2020年,我国已有近700所高校开设了法学专业。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我国
A.民主法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B.民主法制建设速度空前加快
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D.重视高素质法制人才的培养.
8 . 1953年7月,高等教育部颁布通知,要求“各业务部门在制定中等技术学校专业设置计划时,以中央各部门统一计划为原则,学校之间适当分工,所设专业力求集中单一”。这一要求提出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B.建立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
C.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D.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9 . 1986年,钱学森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可见规模之大。”材料反映新中国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精神B.“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C.先进通讯方式的技术支持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保障
2021-02-01更新 | 1135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禁止技术外流,以维持其工业国家的主导地位。此时,英国全面领先,成为美国的效仿对象,(美国)各州纷纷亮出政策,吸引人才,引进技术。出生于英国的美国“工业革命之父”塞缪尔·斯莱特就是在人才政策吸引下来到美国的。除了拿出吸引技术人才的政策,美国政府还设立鼓励出售技术秘密的专项奖金,并派出间谍,窃取英国的机器图纸和技术。作为后起追赶国家,美国采取了很多手段来获得工业技术,或自己创新,或投资购买,或人才引进,从而突破了英国的技术封锁。

——摘编自韩毅《美国工业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在苏联的帮助和我国自力更生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辅相成的情况下,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航空、核能、火箭、电子、自动化等现代科技的启动。然而,在国防尖端技术上,苏联的援助并不可靠。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中国共产党坚持不以牺牲主权为代价而妥协,继续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大无畏精神,带领广大干部与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地继续研发和探索先进的科学技术。正是由于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注意消化吸收,新中国才有了自主创新的能力与底气。

——摘编自董志凯《自力更生方针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一新中国科技发展回顾(1949~197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突破英国技术封锁的措施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突破外部技术封锁的背景和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