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科技政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国防建设战略阶段(19491977年)、经济建设战略阶段(19781994年)、科教兴国战略阶段(19952005年)和创新型国家战略阶段(2006年至今)。中国科技政策演进的总体趋势呈现出五个鲜明特点:从供给主导式政策变迁向需求引导式政策变迁转变:从科技政策单向推进向多项政策组合协同推进转变;从科技工具理性向科技工具理性与科技价值理性并重转变;从政府行政指令向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并重转变: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

——摘编自金世斌《新中国科技政策的演进路径与趋势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科技”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 . 1956年1月,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指出,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除了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劳动以外,还必须依靠知识分子的积极劳动”。这一报告( )
A.推动了“双百”方针的出台B.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建立
C.贯彻了中共八大的路线D.旨在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3 . 下表为“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目标要求和实际完成目标情况(单位:%)。据表可推知(     

A.高等教育处于国家优先发展的位置B.高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C.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推动高等教育发展D.高等教育发展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求
4 . 1964年,中国开始在全国推广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现代品种矮秆水稻,比常规水稻产量高30%;1976年开始推广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产量在矮秆水稻的基础上再增加30%。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以良种推广提高粮食产量B.以农业科研服务人民公社化运动
C.以自力更生实现小康生活D.以包产到户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教育“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改革的重点是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校自主权,开放社会力量办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编自蒋纯焦《新中国70年教育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于1956年至1957年间颁布了我国第一套高中历史教学大纲。

该大纲把中国的社会主义斗争归入国际社会主义斗争之中,与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发展相关的内容在大纲中占有接近一半的比重。高中历史课程目标要求通过世界历史的必要知识特别是阶级斗争的叙述,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革命手段对民族解放的重大贡献,同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意识和劳动品格,形成共产主义的世界观。1996年颁布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将高中历史课程重新划分为必修与选修,形成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式。课程内容设置大幅减少了政治制度史的比重,增加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也较容易理解的经济、文化、科技史等内容。例如,中国近代史部分增加了近代工业与科技的发展;中国现代史部分增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增加了世界优秀文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大纲清晰的设立了知识能力与情感价值观两个层面的教学目标。这种形式的教学目标不仅强调了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历史学习能力培养的梯度性,不仅着眼于国家和社会利益的需要,也兼顾到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

——摘编自赵亚夫《我国历史课程改革走向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教育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发展的趋势。
2022-12-0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建国初,国家对原有的一切大中小学校,取消了“党义”、“公民”、“童子军”等课程,设置了以人生观教育为主的政治课程;大专院校开设了讲授《新民主主义论》的公共必修课。这一教育政策是为了(     
A.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B.推动工业建设
C.构建新政权的意识形态D.贯彻双百方针
7 . [新中国的新闻话语]

材料   1956年,《人民日报》以《致读者》为号角,宣布改版开始,阐明改版内容: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开展自由讨论,阐发社会言论;改进文风、活泼空气。社论指出,“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有许多问题,虽然已经有了正确的答案,应该在群众中加以广泛的宣传,但是这种宣传也并不能排斥适当的有益的讨论。相反,这种讨论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认识答案的正确性”。据改版后78两月的统计,62篇头条新闻中,反映经济建设的31篇、文化教育5篇、人民生活5篇,会议新闻2篇、涉外新闻14篇、公告性新闻4篇。

——摘编自邓铭《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与新闻理论话语重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背景,并谈谈这次改版对新时期我国新闻发展的启示。
2022-12-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量水墨电影相继问世,其中最经典的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电影《山水情》,该片以中国传统水墨画为基调,讲述了老琴师与渔家少年间的师生之情。这一现象(     
A.表明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思想解放步伐
B.体现出对外开放激发了文艺创新活力
C.说明市场经济的繁荣决定了文艺风尚
D.得益于当时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指出:“要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改进教学方法,过去的专业划分过细,学生知识面过窄,不能适应各项建设工作和继续深造的需求,对毕业后的就业和转移工作领域往往造成困难,这种状况必须予以改变。”这一指示(     
A.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变B.体现国家对教育界开始拨乱反正
C.旨在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的要求D.践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201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22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2021年,国务院提出在“十四五”时期,要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为主要任务,大力培养重点领域专业人才。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改革(     
A.标志着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更能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劳动者
C.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D.为奋进的中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2022-11-05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