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国民党方面,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溢美之词居多;共产党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总体上说,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

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摘编自《辛亥革命评价的“百年之争”》


(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20世纪50年代末,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暂趋沉寂,简要分析原因。
(3)请你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评价辛亥革命。
(4)依据以上材料,谈谈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并谈谈你对“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一观点的看法。
2014-01-16更新 | 1242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12月31日 《每日一题》必修1-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2 .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作家出版社1958年出版)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写“九一八”事变至“一二九”运动时期形形色色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和革命道路,但因以在当时被视为小资产阶级的人物作为小说主人公,所以作品问世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有人对作者、作品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责作者并没有让林道静“得到彻底的改造”,说“书中充满了小资产阶级情调”。对《青春之歌》的批判说明在当时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文艺创作中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
B.“左”的观念影响严重
C.《青春之歌》的创作脱离当时时代主题
D.杨沫在当时是“反动学术权威”
3 . 对于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影响,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的倾向
D.总结了中共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经验教训
4 .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可用公式表述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1/4(资本增长)。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增长实际增长数据核算,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学技术增长+教育增长)。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①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中,劳动增长和资本增长的比率由较大到较小,科技和教育的比重增大
②重视科技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
③科技与教育逐步被摆在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
④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比较合理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 . “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了干扰和破坏,主要是由于
①把一些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
②把一些学术争论说成是阶级斗争
③“文革”中,八个“样板戏”几乎独占了中国所有的艺术舞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也几乎停止了
④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也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6 . 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即在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②学者于宪法范围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③实施过程历经曲折
④与二千多年前“百家争鸣”的背景相似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7 . 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A.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
B.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
C.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真题
8 .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这(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
C.体现了社会公正的重建D.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