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1956年5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发表讲话说:“我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这一讲话
A.强调多研究历史以服务现实
B.有利于“双百”方针的全面贯彻
C.方便了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
D.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区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备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完全满足了建设人才需要
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
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
2016-11-27更新 | 159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届高三岳麓版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6历史卷
3 . 1956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此后十年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A.全面开展大跃进运动
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初步建立国民教育体系
D.培育出水稻“南优二号”
4 . 1956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纲领》。对这一决策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D.“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共同作用是
A.调动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B.促进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完成
2016-11-27更新 | 472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6届高三岳麓版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6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材料摘自1957年3月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的讲话。他的讲话
A.以实现言论绝对自由为目标B.是对修正主义进行批判
C.对“双百”方针进行了阐述D.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路线
7 . 1970—1976年,高校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这带来了学生文化素质差的弊端。邓小平复出后,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重大决策是(  )
A.提出“双百”方针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恢复被停止的高考制度
D.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80年初,风光片《三峡的传说》插曲《乡恋》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后风靡全国,但因唱法上的创新遭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被批为“靡靡之音”而被禁播3年,其说明
A.改革开放还未实行
B.“不结盟”外交正推行
C.“文革”理论未被否定
D.“双百”方针贯彻的必要性
10 . 中国的农民说,吃饭靠“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分别作出了如下贡献
A.解放思想,杂交水稻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
C.改革开放、勤俭节约
D.“一国两制”、转基因技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