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2 道试题
1 . 1954年,高等教育部确定北京大学等6所高校为“全国性的重点学校”,此后又陆续确定了一批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到1960年达到了4所。1978年,国家确定了88所高校为“全国重点高校"”,1979年底则达到了97所。以上发展重点高校的举措
A.解决了科技人才紧缺的问题B.完成了普及高等教育的任务
C.适应了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D.照搬了苏联教育发展的模式
2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创作出一批又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文艺作品,塑造了一批又一批经典艺术形象。下列文艺作品主要是在响应“双百方针”的号召下出现的是
A.《青春之歌》B.《红灯记》C.《沙家浜》D.《智取威虎山》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袁隆平(19302021年),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60年代,杂交水稻是世界性难题,就连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攻克,袁隆平却说:“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于是,他通过一点一点地观察、寻找、研究,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几十年来,他带领团队一次次刷新杂交稻亩产量。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3000斤的攻关目标。80年代以来,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造福全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的梦想,也是全中国人的梦想。袁隆平用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身体力行,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之崛起与创造,也是全世界、全人类之福。

——摘编自吴双江《袁隆平:初心依旧,梦想不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隆平研究推广杂交水稻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1-09-02更新 | 402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改革和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201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这说明高等教育
A.出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B.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践行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D.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
2021-09-01更新 | 348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一位老工程师回忆说,文革时期不管是什么样的研究机构,无论是他们花了多少心血得出的最新成果,只要持一纸介绍信到,只要符合保密的规定,他们所有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而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这说明文革时期的中国科研优势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普遍应用B.科技人员抵制左倾错误
C.有限的技术力量和经费有效利用D.科技工作受到广泛尊重
6 . 1957年国内出版的译著有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的《植物杂交试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法国语言学家梅耶的《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纯粹理性的批判》等等。这股翻译外国书籍的热潮反映出
A.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良好开端B.中国同西方国家外交关系的缓和
C.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D.批判资产阶级唯心思想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73年10月,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议上,袁隆平代表湖南省杂交水稻大协作组发言,宣布在全体协作人员的参与下,籼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1976年,全国籼型杂交稻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普遍增产两三成。这一事实表明
A.袁隆平等人的研究与政治运动无关B.杂交水稻的成功源于科技人员协作
C.思想解放运动加速了杂交水稻研制D.科研成功要有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如图是1950-1992年中国15-64岁人口人均受教育年数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教育投入力度日益增加B.人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C.九年义务教育逐渐普及D.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我国对劳动模范的评价标准随着时代发生变化,从建国初期的“老黄牛”型到现在的知识型、创新型、技术型、专家型、管理型劳模。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以来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B.建国初期“一化三改"成功推动
C.进一步提升技术型人才地位的要求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2021-06-30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54年《历史研究》创刊,成为开展学术争鸣的一个重要园地。1966年6月以后,《人民日报》发表了《历史研究〉是资产阶级史学的反动堡垒》等文章,1967年,《历史研究》被迫停刊。1974年国务院下发通知,指出“为适应批林批孔和国内外阶级斗争的需要”,决定出版《历史研究》。从1979年起,《历史研究》开始实现向学术刊物回归,鼓励学术争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由此可知
A.学术领域的研究必须独立于国家利益之外B.党的阶级立场决定了史学研究的方向
C.史学争鸣应该服从于国家阶级斗争需要D.学术领域的发展与国家局势密切相关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