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2 道试题
1 . 现代科技的一系列成果,加快了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步伐,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以下现代科技成果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人们初步掌握包括某些疫苗和血清等多种为医疗服务的生物技术
②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军用网络
④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水下6000米处进行科学试验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
2 .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基于这一认识,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
A.加紧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B.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
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3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的排斥;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
A.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B.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C.国家政策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D.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
2022-01-09更新 | 295次组卷 | 43卷引用:广西柳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21年9月,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为保障三位航天员安全“回家”,我国在近5万平方公里的着陆场区部署了三位一体的常急兼备搜救力量体系,构建了200多种应急预案,组织了两次直升机分队空中通信联调及空地协同搜教训练。材料说明我国
A.通过航天实验提高了通信技术B.成功实现了航天员的安全返回
C.以强大的国力保障了航天探索D.已掌握了探索月球的技术基础
5 . 1956年5月18日,九三学社召开座谈会。30多位参加制定全国科学发展规划的科学家提出:在学术上一定要争,争论才能发展;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勇于提出争论。这一提议
A.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
B.贯彻执行了“百家争鸣”的方针
C.响应了国家提出的“百花齐放”的方针
D.奠定了“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
6 . 1957年,朱光潜积极投入到关于美学思想“批判”的论争,既不隐瞒或回避自己过去的美学观点,也不轻易接纳他认为不正确的批判,促进了美学究空前普遍地蓬勃发展。这种现象
A.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B.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
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影响D.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 . 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纂、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
A.确立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事业D.有利于国家意志的贯彻执行
8 . 1962年,国家批准十年科学技术规划,“一头是农业和有关吃穿用问题的科学技术,一头是配合国防尖端的科学技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通过八年科学技术规划,把农业、能源、电子计算机、激光、空间高能物理、遗传工程八大领域和学科放在突出地位。影响新中国科技规划的主导因素是
A.新技术革命B.国家安全需要C.国际国内形势D.国家发展战略
9 . 下表呈现了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由此可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
时间科技发展战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优先发展军事、重化工业以及尖端技术
20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20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A.优先满足国家的安全保障
B.依据特定时期的国家需求
C.彰显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
D.突出服务民生的大局意识
2021-11-19更新 | 2303次组卷 | 36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显示,过去十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工智能下一个十年将在强化学习、知识图谱、智能机器人等方向重点发展。这反映出我国
A.人工智能应用广泛B.科教兴国成效显著
C.高等教育世界一流D.对外开放纵深发展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