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昆明市第三中学发展历程表

晚清时期1907年(光绪33年),云南省会艺徒学堂成立,初设有纸笺、织布、靴鞋、裁缝四门专科,学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半天在教室讲授相关知识,半天到实习工场进行劳作实习。1911年更名为省会艺徒学校。
民国时期民国初年,学校增加了若干现代课程,如修身、国文、算术、体操、手工、理化等。学校的办学宗旨为“使贫民子弟略具工业普通知识,学成平等技艺,以能自立谋生活”。1923年拨归市政公所,改为昆明市立职业学校,确立了其公立学校的身份,设园艺、印刷、文事三门专科,后添设乐工、商业补习、市政等学科。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正式更名为昆明市立第三中学,1955年,私立恩光学校(后更名为昆明第二女子中学)并入,昆明市第三中学由三皇宫迁至书林街131号。学校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全日制、半工半读同时进行,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昆明三中率先进入省级重点学校行列,1997年被首批评定为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2011年学校主体随昆明市行政中心搬迁呈贡新城,2019年,昆明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成立。目前已经形成“一校八点”办学规模,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脱贫攻坚等方面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学校建立了“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实践创新、责任担当、健康生活”五大类课程,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请从“时代变迁与教育发展”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并得出结论。(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结论不能简单重复论题。)
2022-05-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滇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毛泽东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第二是为农民的,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毛泽东的这段论述
A.致力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为夺取中心城市提供基础
C.契合新民主主义理论要义D.在建国后被长期有效地执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扫盲教育始于清末。为应对列强入侵与民主革命浪潮,清政府1908年公布简易识字学塾计划,1909年颁布《简易识字学塾章程》,遂由京师逐渐推行各省,招收年长失学和贫家子弟无力就学者,学习国文、国民道德、算术、习字、体操五门课程,免收学费,书籍用具由学校提供。我国第二次由政府规定的扫盲教育是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民众学校办法大纲》,设有识字、三民主义、常识、珠算或笔算、乐歌。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颁布《修正民众学校规程》,赋予民众学校新使命,同时在《国民教育实施纲领》中将教育与实业、生活切实相连,并颁布《国民学校和中心学校办理社会教育要点》,进一步推动扫盲教育。此外,民间扫盲教育也有所发展,如陶行知的乡村工学团。另外,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扫盲教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文盲占总人口的80%以上。为使广大工农群众摆脱愚昧、当家作主,扫盲成为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1949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拉开新中国扫盲事业的序幕。过渡时期,国家大力开展工农识字运动,普遍推广“速成识字法”,并不断在农村、机关干部、工厂、矿山、企业职工中加强扫盲教育。约十年的扫盲教育,使我国青壮年文盲降低了37%,依靠群众、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举办各种形式的、以识字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技术扫盲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扫盲教育由以扫盲为主,到初步建立起由扫盲、初等、中等到大专的工农教育体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立德等著《新中国扫盲教育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近代扫盲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中国深入开展扫盲教育的历史意义。
4 . 1953 年11月,青年团中央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出:“我们的方针,就是要将今天的儿童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优秀的建设者……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必须具有高度文化科学知识、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健壮体魄的新型人物。”这体现了该时期党的教育方针
A.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基础
B.体现“双百”方针的精神
C.具有鲜明的新民主主义色彩
D.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
5 . “南优2号”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它的发明者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这位科学家是
A.钱学森B.李四光C.袁隆平D.邓稼先
2022-05-1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5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研究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步骤与措施。根据会议的讨论,中共中央于527日正式公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此后几年,从中央到地方教育经费逐年增加,教育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78年的5.9%提高到1986年的9.5%。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后,开始有步骤地在全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1987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已超过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40%,初步形成了行业配套、结构合理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经过教育体制改革后的高等学校,1988年在校生总规模已达206万人。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经过调整充实后有了很大发展。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中国教育改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8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了动画片《蝴蝶泉》,以中国山水画的雅致秀美为基调,艺术地再现了白族青年猎人霞郎与蝶妹的忠贞爱情故事,此后这类艺术风格的作品相继出现。这反映出
A.对外开放孕育社会创新活力B.民族平等政策推动思想解放
C.社会变革助推传统文化复苏D.市场经济繁荣决定文艺风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列图表是1956—1960年期间,国家全面下放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招生自主权,各地举办各类成人高等教育的情况。(其中,函授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学习形式之一,主要针对离不开工作学习岗位的在职人员)这表明当时
A.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过于庞大B.国民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强烈
C.成人高校的发展满足了工业化需求D.科教兴国战略大大推动了教育发展
2022-05-13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京大学的前世今生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改革求变呼声起,光绪帝下旨兴建京师大学堂,工部尚书孙家鼐负责筹备工作。1898927日,“在孙家鼐上奏筹备方案之后,光绪帝面见各军机大臣,对此没有进行太多的讨论,大学堂筹备被搁置”。1898126日,上谕今“各直省添置学堂,实力举办”,“着由户部筹定的款,按年拨给京师大学堂,以崇体割”。1231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办。

——摘编自蒋宝麟《从京师大学堂到学部清末中央教育财政的形成》

材料二   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命原处平津两地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1月,教育部下令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八年间,西南联大共培养出8000多名学生,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南联大从军学生前后一共达到834人,其中不乏主动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除了担任翻译外,联大学生还参加了远征军和空军。数百健儿血洒长空和缅北丛林。师生们办起了大批中学,参与了西部少数民族调查和地方历史文化的发掘整理工作,并直接参加了云南的经济建设,如创建恒通酒精厂和利滇化工厂等。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知中·西南联大的遗产》

材料三   北京大学的蓬勃发展

时间表现
1952新中国政府仿效苏联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文理科的部分师资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原来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著名学者云集北大,奠定了北京大学文理两科在中国长期领先的地位。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1996北大成为国家高等教育“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1998北大成为国家高等教育“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2000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京大学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2017北京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以上均摘编自北京大学官方网站《北大概况》


(1)根据材料一,阐释京师大学堂创办的原因。
(2)说明材料二中的史料对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北京大学有何价值。
(3)以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审视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并简要说明其发展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99年美国规定禁止向中国出口卫星及相关零部件,2013年召开的开普勒科学会一度拒绝所有中国研究人员的与会申请。但中国航天人无所畏惧,经过艰辛的奋斗,2019年1月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表面软着陆。这充分说明
A.中国正式进入航天时代B.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
C.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D.科技封锁激发创造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