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2 道试题
1 . 1964年,我国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3.58% ,1982年为22.81%,到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文盲、半文盲率已降至15.88%,2000年进 而降为6.72%。这说明我国(     
A.已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B.社会成员求知欲显著提高
C.国民综合素质有巨大提高D.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2 . 诗句“两袖清风遗世立,一心科学为苍生”表达了人们对已故科学家袁隆平的敬仰和缅怀,这种崇敬之情源于先生在农业科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下列属于袁隆平成就的是(     
A.成功研制原子弹B.培育,优化杂交水稻
C.改进巨型计算机D.把宇航员送人外太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中国“神舟五号”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称赞道:“太空之旅没有国界,‘神舟五号’飞船的升空是全人类迈向太空的一步。”这一言论(     
A.暗示对美苏争夺太空的不满B.肯定了中国太空探索的领先
C.规划了人类航天飞行的蓝图D.表达了和平利用太空的愿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1950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废除政治上的反动课程”,开设“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1956年,“马列主义基础”和“中国革命史”被列入高校必修课。这些高校课程的调整(     
A.贯彻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B.标志着国家“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形成
C.成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思想基础
D.推行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022-09-08更新 | 2776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共十七大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八大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     
A.强调了教育的经济价值取向B.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C.反映了党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凸显了国人素质的亟需提高
6 .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这一教育目标(     
A.体现了双百方针B.适应了巩固新政权的时代需要
C.照搬了苏联经验D.配合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2022-08-0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以下科技成就(     
时间主要成就影响
1964年6月我国中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导弹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打破了超级大国核武器垄断
1966年10月我国安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试爆成功我国开始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A.说明我国科技已经领先世界B.体现了我国国防科技的突破
C.反映了经济对科技的影响力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直接指导
2022-07-23更新 | 744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有关统计,1956年至1957年中国出现的文艺期刊就有18种,原有刊物质量也有提高,版面扩大。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也扩大生活视野,开拓新的题材和主题,采用多元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取得了累累硕果,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此现象(     
A.是“双百方针”推动的结果B.体现了教育对科研的促进
C.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说明我国科技取得巨大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49年,中国文教、科技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分子所占比重很小,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2010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5700万人,位居世界首位。这一变化说明中国(     
A.科技人才所占比重世界第一
B.高端前沿科技处于世界前列
C.义务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D.政府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
10 . 新中国初期的教科书插图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工人头戴工作帽,身穿工作服,在工厂劳动;农民头包白毛巾,身穿圆领对襟单衣,在农田、果园劳作;妇女一改此前的纤弱形象,呈现出劳动妇女的健康美。此举意在
A.普及九年义务教育B.塑造社会的新风尚
C.贯彻“双百”方针D.响应科教兴国战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