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建国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一   “一五”期间,不仅原有的工业企业得到大规模改建、扩建,大批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基础工业也迅速建立起来。重工业方面,能源基础、原料基础的建设以及机器制造业都发展迅速;轻工业方面,建材、纺织工业等都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一批中国过去没有的现代化工业骨干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械、新式机床、精密仪表、无缝钢管以及国防军工企业等都纷纷建立起来。到1957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

1957年钢煤电等生产的增长幅度

项目钢产量煤产量发电量
比1952年增长296%96%166%
比1949年增长33.9倍4倍4.5倍
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增长5.8倍2.1倍5.2倍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一五”期间工业化建设的成就。

材料二   

2007年对比的参照年份增长倍数(倍)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与1978年相比22.02
在校研究生数与1978年相比109.29
专利中请数与1986年相比49.75
专利批准数与1986年相比130.71

——据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1949﹣2009)》(下)

与80、90年代相比,中国研发经费投入绝对规模呈现逐年快速增长。我国研发投入从2000年的108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34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8.7%;到2011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绝对规模仅次于美国。2013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继续高速增长,全年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3015.6亿元,比上年增加1169亿元,增长9.9%

——吴建南等《变与不变、同与不同:中美研发经费投入再比较》


(2)阅读材料二,说明新时期我国科教领域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2019-03-3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2 . 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技工作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该时期的是
A.原子弹和导弹
B.“东方红一号”卫星
C.“银河”系列计算机
D.“神舟”系列飞船
3 . 1956年4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提出:“对于学术性质、艺术性质、技术性质的问题要让它自由,要把政治思想问题同学术性质、艺术性质、技术性质的问题分开来。”这一言论
A.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B.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C.反映了国内去政治化的潮流
D.纵容资产阶级思想的自由发展
4 . 1958年中国科学院生化所最终确定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课题,计划完成的时间也一再提前,由最初的五年改为四年、三年、二年,最终决定把这项工作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该课题最终完成于20世纪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5 . 1988年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是
A.大庆大港胜利油田的建成投产
B.原子弹氢弹卫星试验成功
C.大型快速数字计算机试制成功
D.新型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2019-03-06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顺义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1956年、1958年、1960年先后形成了四次扫盲运动的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这些扫盲运动
A.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B.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
C.促进高科技水平的提高
D.奠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社会条件,比如在关系民生的医学、农学等方面,兴办各类学校或者以各种宣传来普及相关知识。但同时,又在天文历法等方面,一直实行严厉的垄断措施,以杜绝平民与上天交通的权力。这样,人们对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无法解释的问题,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深入论证,反而要为之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不仅在唐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努力与统治思想相吻合、相适应,从而使科学技术成为统治阶级恭顺的婢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的步伐。

——据王颜《唐代科技与世界文明》

材料二   1953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即提出技术革命思想,主张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并推广到国防建设中,以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巩固人民政权的双重目的。他们重视工农业领域的生产技术变革,也强调理论科学研究,同时反对用行政力量强制干预学派争论,保证科学技术按照自身的规律去发展。1956年,《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制定,在计算机、自动化、无线电和核技术等领域提出57项重大课题和六大紧急措施。同时在企业和农村,群众性的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活动广泛开展。

——据刘则渊《论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政策思想》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的科技政策并简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与唐代相比,新中国科技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019-02-22更新 | 129次组卷 | 4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越拉越大。但这一时期,中国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属于该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①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④“东方红一号”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77年高考,570多万考生报考,录取率为5%,以后录取总体增加,到2016年,940万考生报考,录取率超过82%。这反映出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不断取得新进展
B.“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取得新成就
C.高考制度改革适应了国家战略需要
D.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了国民素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71~1976年全国中等技术学校情况

对上解读正确的是
A.“文革”刺激了职业教育的兴起
B.职业学校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C.“文革”后期职业教育有所发展
D.职业教育中的政治倾向感不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