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宣布,当今农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超级水稻的培育技术将由中国人率先攻破。这种杂交水稻亩产量超过800千克,技术难题目前已经基本解决,3—5年内将大面积推广生产,这是世界水稻育种的又一次新的飞跃。材料反映了(  )
A.技术创新促进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B.科技发展导致农业商品化的提高
C.技术革命催生了新的产业部门D.新技术革命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
2022·江苏南通·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77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9月18日,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这些举措
A.反映了拨乱反正的要求B.助推完整国民教育体系建立
C.实施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2022-04-19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2题-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评选变迁一览表(部分)

时期典型代表
20世纪50年代“万能工具胎研制者”王崇伦、“盐田大改造”孙华喜、“我国第一粒滚珠创造者”宋世发、“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他们无私奉献、团结苦干,树立了“不怕死不怕苦”的现金榜样,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20世纪6070年代“铁人”王进喜是这一时期劳动模范的代表人物,他发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锤炼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
20世纪8090年代一心为乘客的公交售票员李素丽、“两弹元勋”邓稼先、“氢弹之父”于敏、“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抓斗大王”包起帆、“当代愚公”李双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在时代浪潮中勇追先锋,通过劳动创新,充分发挥自身智力与潜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汇聚了强大的科技力量。
21世纪初至今宇航员杨利伟、体育明星姚明、普通农民工张小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私营企业主永芝、百度员工“网络语音架构师”贾磊、拯救人民健康于危难之际的功勋模范钟南山、陈薇。他们以自身的勤奋与实干精神,坚定地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前列,汇成一幅“劳动创造美”的生动图卷。

——摘编自王霖凡、赵冰《“变”与“不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的变迁发展逻辑》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4-15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8题-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73年10月,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议上,袁隆平代表湖南省杂交水稻大协作组发言,宣布在全体协作人员的参与下,籼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1976年,全国籼型杂交稻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普遍增产两三成。这一事实表明
A.袁隆平等人的研究与政治运动无关B.杂交水稻的成功源于科技人员协作
C.思想解放运动加速了杂交水稻研制D.科研成功要有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广东佛山·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6年,王砚香从北京回到山区的供销店工作,他和同伴们长期坚持用背篓为农民送货,同时把农民的农副产品背下山。以他为原型的电影《红色背篓》公映,“背篓精神”也由此风靡全国。这
A.反映了艺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B.倡导了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C.说明对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
D.展现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
2021-04-21更新 | 1216次组卷 | 22卷引用:二轮拔高卷07-【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2021·江苏扬州·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的数据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这表明
A.中国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B.全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偏低
C.女性教育权益得到较好保障D.本专科在校男生人数不断下降
2019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金陵瞭望》针对某一事件评论道:“它展示了中国雄厚的国家实力,从更长远的时间跨度来看,只有那些经济最强盛、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才能延续人类畅游宇宙的永恒梦想。”材料中所指的事件
A.是改革开放后航天领域新突破
B.表明中国的空间技术已走到了欧美的前面
C.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D.使中国的核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2019-05-15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
2018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78年1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中规定,中小学学制十年,小学五年,中学五年。两年后颁布的新学制却改为十二年,但允许小学学制可以五六年制并存。这一改变表明当时我国
A.教育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始
B.教育顺应了经济改革需要
C.基础教育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D.教育领域仍存在“左”倾思想
2018-05-1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
2018·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毛泽东、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毛泽东提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邓小平将该教育思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了升华,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邓小平的“升华”是提出了
A.“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
C.教育要面向世界的方针
D.“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