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1951年11月,年轻的芝加哥大学博士巫宁坤回国进入在北京的燕京大学担任西方文化教授,在学校尘封的图书馆中没有看到几本英美文学理论书籍,只找到苏联删减翻印的美国小说,作为他宣讲人文主义的教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A.留美学子服务祖国成为时代潮流B.新中国政府举办大学的艰难起步
C.西方文化仍是新中国高校主课程D.苏联影响到新中国学习西方文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1977年冬天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有6000人参加会议。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
1977年底胡耀邦在党校创办的理论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文章,论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在党内和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到1978年下半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达到了高潮。
1978年,小岗村的18家农户为了能吃饱饭,“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率先实行了“包产到组、包产到户”。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结合材料,提取相关信息,围绕“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说文解字》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它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首要手段,教育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同时又折射出浓厚的时代背景。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选取材料中的任一历史现象进行评述。(要求:论证要围绕主题展开;论点应有史实支持;论述要层次分明;语言要通顺流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毛泽东、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毛泽东提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邓小平将该教育思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了升华,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邓小平的“升华”是提出了
A.“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
C.教育要面向世界的方针
D.“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著名作家张贤亮说:“勇气,这是1980年代最可贵的东西。”他本人更是凭着勇气在这个被他形容为“不断突破禁区”的时代爆发。他是中国1980年代作家群中第一个写饥饿、第一个写中学生早恋、第一个写城市改革的作家。材料反映的是
A.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流行B.改革开放让社会焕发出活力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影响文学D.“左”倾错误的影响已经消失
6 . 在运用口述史方法调查“老舍之死”的过程中,学者发现有三位自称是老舍尸体的打捞者,他们的叙述并不相同,其中,“只有一个可能真实,或者三个都不真实,绝对不可能三个都真实,因为那样就会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捞起三个老舍”。这对口述史学自身发展的重要启示是
A.口述史仅是研究历史的工具之一
B.口述者提供的材料距离真相较远
C.只有调查多位当事人才能得知真相
D.应侧重探究口述者构建历史的过程
2018-05-18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东北三省四市2017届高三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1952,中国教育界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对下表理解正确的是     
A.适应了经济建设需要B.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
C.确保了人才结构合理D.促进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2年6月至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调整前,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11所,其中综合性院校55所,工科院校33所,师范院校12所,农林院校17所。调整后,全国高等学校减为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3所,工科院校39所,师范院校32所,农林院校29所,工科、师范、农林等科类的学生人数从7.04万人上升到13.84万人。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被取消。政法类在校生也从37682人下降到3830人,由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下降到2%。此外,私立大学和原教会大学全部改为公立。

        ——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等


(1)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要求保留并进一步完善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该项规定的实质
A.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体现教育公平和民族平等
C.推进高考制度深入改革
D.加大少数民族的教育投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图中1977年反映的现象与其他年份相比,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快
B.当时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大量人才
C.“文革”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
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