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远忘不了1977年的那个秋天,站在金黄的麦垛旁边,眯着眼睛看着金色的太阳,耳边传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说的是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字眼:恢复高考!收拾行囊回到家中开始复习,每天6点起床,除了挑水吃饭,制下的时间就盘腿坐在坑上,支起小炕桌,一坐就是凌晨两三点。母亲是赤脚医生,家里每天来很多看病的人,一孔小小的窑洞,挤满了孩子的哭声,大人的叹气声。大家都忽略了坐在炕上正在复习的我。

——《高考1977-2006——一段年轻的历史》(《华商报》200669日)

材料二   听最近访问中国一些大学的人说,出现了一种不寻常的现象。大学的图书馆里挤满了学生,他们都在埋头读书。自文化大革命以来,图书馆一直是空空如也。除了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和寥寥无几的一些必须经过教师批准才能借阅的书籍以外,其他书籍都不对学生开放。全国各地,下乡的高中学生和“知识青年”现在都在拼命用功准备考大学。这是十年来举行的第一次考试。

中国在实行了十年世界上最激进的不考试的教育制度之后,现在转而实行一种严格的、竞争性的和择优录取的教育制度,这种制度在迅速发展经济和技术的名义下将选择有才能的和聪明的人。

——《中国的考试热有增无减》(《参考消息》.1977125日)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1977年中国社会变革有何史料价值。
2021-04-2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任兴高中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任新民(19152017),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获得者。1949年,他辞去美国大学的教职,回国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56年,钱学森向国务院提出了发展我国火箭与导弹事业的报告,任新民等21名高级专家加入项目。由此,任新民的航天生涯开始了。他到任后的第一个任务,是仿制前苏联的导弹模型。在苏联专家撤走后的第83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一个月后,任新民被任命为中国自行研制导弹发动机设计部的主任。他和同事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掌握了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关键技术。1975年,毛泽东亲自批准由任新民参与制定的《关于发展中国通信卫星工程的报告》,并任命他为总设计师。1984年,中国已经掌握了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能力。1985年,在他的倡导下,中国首届太空站研讨会召开,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发出的最早声音。

——摘编自葛慧颖《任新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1)根据材料,概括任新民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任新民取得成就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出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调动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这次大会(     
A.完成了科技领域的拨乱反正B.推动了高考制度的恢复
C.有利于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D.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初期,日军大举进攻华北,凡是日军所到之处,通过出版报刊、散发小册子,以及绘制大幅墙画、标语、播放“东洋音乐”等方式,进行欺骗宣传。在危难之际,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文艺运动发展起来。聂荣臻根据晋察冀三省社会实际状况组建宣传队和剧社15个;这些军队宣传队和剧社创新民间文艺形式,运用一切文化手段,初步形成了以“口头文化”“墙头文化”“钢板文化”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文艺景观。1939年2月,晋察冀边区文协通过建立晋察冀边区文化界抗日救国会,加强了对边区文化工作的领导,为乡村文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晋察冀边区党政领导十分关心乡村文化运动建设,仅1940年一年,“西战团”共培训“乡艺”文艺干部700多人。

——摘编自柳敏和《试析党在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文艺运动》

材料二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取得了累累硕果。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都是贯彻“双百”方针的出色作品。那时的文艺期刊也大量增加,仅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就有18种,原有的刊物质量也有提高,扩大版面。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新中国的电影创作步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3》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比较抗战时期根据地乡村文艺运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艺工作的不同特点,并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文化政策调整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意义。
5 . 创办于1920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被誉为“工科大学之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工大一直按俄式或日式办学,1949-1958年则侧重培养重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大学的理工科师资,后转向军事院校,成为为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建设服 务的综合性大学。其发展转变说明(  )
A.教育领域意识形态色彩不断加强B.教育服务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C.高等教育的发展加速国防现代化D.新中国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6 . 读下表;影响遗传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1950—1955年遗传学全面学习苏联,“基因”是反动的资产阶级学说
1956—1959年第一次遗传学座谈会召开,连续翻译出版3本以摩尔根的《基因论》为代表的遗传学著作
1966—1976年各级学校生物学课程被取消,遗传学所有的研究工作几乎停止
1978年以来中国遗传学会成立;以袁隆平、李振声等为代表的遗传学专家先后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享誉世界

——据《中国遗传学史》整理

A.遗传学自身发展规律B.科教兴国战略
C.“双百”方针D.意识形态
7 . 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它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一个外侵内腐、多灾多难的屈辱时代,也是爱国主义思想喷涌激发、大放异彩的光辉时代。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发动过5次大的侵略战争,虽然每次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每次都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抗暴精神,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这样的格局决定了中国要战胜自己的对手,不但要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勇敢拼搏,而且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在鸦片战争中,林则徐的爱国思想还是与忠君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民权观念的传播,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王韬、郑观应等发出通下情、开议院的议论开始,到戊戌时期发展成声势浩大的要求“伸民权”的变法运动,从1900年孙中山惠州起义,一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中国资产阶级在挽救民族命运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英雄行为,并不比欧洲资产阶级逊色。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

材料二   第二章大地之子——李四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艰难回国路,满腔报国情;甩掉“贫油国”的帽子……

第四章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动荡流离的童年;两次重大的选择;安江农校来了一位大学生;禾下乘凉梦成真

第五章两弹元勋——邓稼先少年立伟志;西南联大物理系;娃娃博士;青春热血挥洒戈壁……

第八章中国申奥的见证人——何振梁不卑不亢,为国家尊严而斗争;有礼有节,级横世界体坛;追梦奥运……

——摘编自刘世英《10位功勋人物的奇迹背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李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的表现及其意义。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私人书商垄断了中小学的教材,开明书局等机构就以此为主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将教材出版交给了1950年新成立的人教社,由其负责中小学教材的出版,私人书商就此没落。这一变化(     )
A.说明私人出版业绝迹B.利于构建完整教育体系
C.违背了“双百”方针D.旨在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2020-04-18更新 | 16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教学质量第二次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民间教育的兴衰与官府的态度有直接关系。政府对民间教育进行督查和考核,在经济上,还通过拨款给学田等方式在经济上对民间教育施加影响。清代的民间教育以四书五经、伦理纲常为主要内容,主要开设《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及四书五经、作时文等科举课程。从形式来看,清代的民间教育包括书院、家塾、私塾、族塾、义学等。这些民间教育承担了孩童的启蒙教育,为官方教育输送大量的受过基础教育的学子。

——摘编自严雄飞《清代民间教育的特点及其社会地位》

材料二   1923年,陶行知、晏阳初等人在北京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致力于中国的民间教育,该会在华北地区创立了若干实验学校。如下表:

校名地址学生课程及年限
平民育才学校翟城(村)31育才课程:三民主义、建国大纲、人格修养、治村大纲、公文须知、平民教育、社会调查、社会教育、农业科学、家庭科学、乡村卫生、群众心理、交通常识、信用合作、现代历史、人生地理。年限:2年
妇女育才学校翟城22
第一实验平校东建阳(村)43农民初级课程:千字课、习字、珠算、周会、唱歌、注音字母
第二实验平校定县城内社会教育办事处33
第三实验平校定县南街44
第四实验平校定县西街27

——摘编自田玉立:《民国时期教育团体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研究》

材料三   1949年底,新中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学校要为工农子女和工农青年开门,以期大量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为此,新中国大量开创工农文化补习学校和工农速成中学、技术夜校、技工学习班、高等学校工农学习班等工农教育形式。到1955年,工农群众参加业余文化学习的有5500万,1956年则达到6600万。

——摘编自魏雪《新中国初期工农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民间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与清代民间教育相比,民国时期创办的实验学校有哪些不同?并指出其不同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工农教育的意义。
10 .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为数众多的1日产婆采用落后的接生办法,造成了严重的产妇和婴儿死亡问题。1955年,中国农村通过训练和改造旧产婆,实行新的接生法,儿童的成活率明显提高。这说明当时
A.科学扫盲推动社会改造深入B.党和政府工作重心仍在农村
C.农村妇女乐于接受新生事物D.优生节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2020-03-2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湘赣皖十五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