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21年9月,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为保障三位航天员安全“回家”,我国在近5万平方公里的着陆场区部署了三位一体的常急兼备搜救力量体系,构建了200多种应急预案,组织了两次直升机分队空中通信联调及空地协同搜教训练。材料说明我国
A.通过航天实验提高了通信技术B.成功实现了航天员的安全返回
C.以强大的国力保障了航天探索D.已掌握了探索月球的技术基础
2 . 2003年,中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
A.王亚平B.叶光富C.钱学森D.杨利伟
3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战争形态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苏联领导人眼中,以人力、兵力为主要战斗力的中国军事力量已不值一提。赫鲁晓夫说:“民兵,对于有现代化武器的我们来说,这不是军队,这是一堆肉。”为此我国(     
A.发展“两弹一星”计划,应对大国挑战
B.研制高性能计算机,增强军事实力
C.开展科教兴国战略,提升综合国力
D.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高新科技
2022-09-09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上)第十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曲折与延误
4 . 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幅宣传画,名为《帮助妈妈学文化》。该画反映出当时中国
A.女性的政治地位显著提升B.重视提升民众的文化水平
C.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完善D.教育模式借鉴了宗法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78年8月至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1982年5月至6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外语教育工作会议,7月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学外语教育的意见》。1986年10月,国家教委组织召开全国中学外语教育改革座谈会。国家的上述举措
A.表明中国外交方针的重大改变B.实现了现代中国的教育国际化
C.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是新时期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
6 . 1951年,中央发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将工农干部学校、技术学校、业余学校纳入学校系统中;教育部提出高小、初中毕业生除升学、就业外,尽可能进入各类艺徒学校、技术学校。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使教育
A.服务于生产建设需要B.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C.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D.实现工农群众全覆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5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发文,鼓励毕业的中小学生从事生产劳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劳动观。2015年教育部把劳动教育内容变为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家政、园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这表明新中国的教育
A.与时俱进并顺应时代需要B.培养了社会急需人才
C.注重五育并举和全面发展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2021-11-11更新 | 326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8 . 1956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学校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指示(草案)》,明确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一切现代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使用简单的生产工具的技能”。这一指示
A.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B.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实现了人才培养方针的转变D.凸显了劳动教育的主导地位
9 . 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指出科技发展最终要靠生物工程技术B.促成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确定
C.奠定“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D.“银河—Ι号”计算机研制成功
2022-03-04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5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创立了国内第一个考古学专业,招收考古学专业本科生。此后,其他一些高校也相继成立考古专业招收本科生。这些学生毕业后补充到了各地各级文物考古机构。建国初期考古人才的培养
A.标志新中国教育体系的完善B.适应了国家基本建设需要
C.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D.源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