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2018-06-10更新 | 5115次组卷 | 8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5年,《人民日报》社论说:“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A.“左”倾错误严重摧残文艺发展
B.艺术家深入理解“双百”方针
C.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
D.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
3 .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美国人曾预言中国五年内不会有运载工具。西方记者称中国“有弹无枪”。打破这一预言的是中国
A.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飞船发射成功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
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
B.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C.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
D.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
2018-03-06更新 | 443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3月)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5恢复高考以来部分年份高考作文题目

年份高考作文题目
1977年《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北京卷),《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记先进人物二三
事》(上海卷);《谈实事求是》《在红旗下》(内蒙古卷)
1978年《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1981年《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5年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
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问题。
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
1987年《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1991年描写“圆”的想像物
1994年《尝试》
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1年《诚信》
2002年《要不要救一个陌生人》
2004年《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区使用的全国卷)
2017年“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
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提炼出个主题,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分阶段院就所提炼主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提炼主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8-02-08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52年,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的变化从根本上取决于
A.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B.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C.社会文化心理的需求
D.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2018-02-08更新 | 275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

—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

材料二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经过这次调整,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47.6%,19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近代以来中国的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对推动近代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的背景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我国当今教育的改革发展的启示?

2018-01-20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949年以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史学界围绕着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等五个基本理论问题展开的大规模讨论和争鸣,这被称为史学界的“五朵金花”。当时“五朵金花”的讨论
A.有利于唯物史观的普及
B.显现史学研究的碎片化
C.导致了双百方针的中断
D.加速史学理论的本土化
9 . 1956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指出:在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是错误的。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陆定一这一言论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口号的发出
10 . 新华社报道,1956年举行的比较重要的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有50多次,多于过去的任何一年。科学工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报告共有2000篇以上,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中共八大正确决策
D.“双百”方针贯彻执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