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7 道试题
1 . “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在许多国家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国外评论指出,这颗卫星发射成功,“表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进步达到新高度”。这说明“卫星上天”
A.展示了中国的科技与工业实力B.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C.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速恢复D.冲击了二战后的国际格局
2 . 《人民日报》某日头版头条,撰写了如下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向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解放军指战员、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工作者和一切有关人员,致以最热烈的祝贺。”结合时代背景判断,受“祝贺”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进入预定轨道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中国掌握“一箭多星”技术
4 . 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打趣地说:“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该趣话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赫鲁晓夫认为新中国无力搞核研究B.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新中国作出了“两弹一星”的决策D.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5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向科学进军”热潮下取得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科技成果都是在③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未取得任何科技方面的成就
D.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在⑤时期取得重大突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艰辛探索。其中有两次重大的决策:一次是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一次是1980年“二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确立。如果说前者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法、途径,那么后者
A.规划了未来的文化创作B.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
C.提供了创作的素材来源D.指明了服务的对象、目标
2020-11-26更新 | 20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他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然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一评论指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D.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报考与高校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出现1977年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众对高等教育的越来越重视B.国家义务教育的政策得到落实
C.我国人口急剧膨胀造成教育资源紧张D.“文革”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招生
9 . 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图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