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古今中外,智者的箴言引领着思想的进步,是人类珍贵的思想宝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期

人物

言论

孔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战国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董仲舒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材料三: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并分别指出孔子与董仲舒所处时代统治者对儒家学说的态度。
(2)依据材料概括伏尔泰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3)材料三中,陈独秀是如何对待西方文明的?这给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中智者的箴言,谈谈东西方思想进步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019-12-0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吕叔湘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汉代公卿文化程度和儒生占比情况统计表。造成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公卿中无文化或文化偏低者占比公卿中儒生占比
汉惠帝11.1%
吕后40%
汉景帝33.3%
汉武帝10%40%
汉宣帝4.6%
汉元帝以后70%—80%以上
A.儒生登上政治舞台B.治国理念的变化
C.公卿垄断教育资源D.统治集团的好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学者根据《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记载整理的两汉时期自然灾害统计情况如下表,文献关于灾害的记载东汉时期明显多于西汉时期,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西汉东汉
旱灾32年次59年次
地震21年次64年次
蝗螟灾18年次39年次
水涝灾26年次53年次
合计97年次215年次

A.史书的记载出现错误偏差B.受到社会主流思想影响
C.东汉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D.自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2021-03-15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根据《汉书》中对西汉各种学术流派的著作数量所做的统计。该表反映出
学术流派汉初著作数汉武帝之后著作数
阴阳家2种21篇
法家1种31篇
纵横家3种40篇3种5篇
杂家2种54篇28篇
A.西汉政府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B.儒家官学地位逐渐确立
C.各派思想已与儒家思想相互糅合D.汉武帝仅重视儒学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是汉代的史料记载。由此可见,汉代
文献出处
汉文帝指出“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于是“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汉书》卷四《文帝纪》
汉宣帝曾下诏“自今以来,诸年八十以上,非诬告杀伤人,佗皆勿坐”《汉书》卷八《宣帝纪》
汉顺帝“赐民年八十以上米,人一斛,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加赐帛,人二匹,絮三斤”《后汉书》卷六《顺帝纪》
A.强化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推崇以孝治天下的理念
C.出现了尊老的社会风尚D.完成了儒学理论的重建
2022-03-19更新 | 509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
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桓公吕不韦荆可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
完成下列要求:
(1)班固把历史人物划等评述的做法,对后世的哪一选官制度产生了影响?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和选官的标准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史知识,对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0-12-2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历史概念,有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理解。下表从三个维度解读了某一历史概念,它是
历史概念:        
角度1:形体上,人的生理结构与天同类。角度2:意识上,人的道德情感源自上天。角度3:政治上,君主权力源自上天赐予。
A.三纲五常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D.格物致知
2020-12-07更新 | 834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考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反映出汉初
皇帝相关记载
高祖时令儒生叔孙通制定一套君臣礼仪以加强他的统治和威严。在其去世的前一年,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备的祭礼)隆重祭祀孔子。
文帝时学者贾谊的《过秦论》揭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他建议改正历法、变易服色制度、重定官名,提倡礼乐,削弱诸侯的实力。
景帝时研治儒学的晁错提出了“削藩之策”。

A.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动摇
B.思想文化呈现出活跃局面
C.儒家思想根据现实统治的需要有所变通
D.统治思想实现了由百家争鸣到儒家独尊
9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下表为宋明时期儒家不同学派的核心主张。

代表学派

核心主张

“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

材料四   明末清初时期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局面?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局面出现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
(3)材料三表中①、②分别是儒学中的哪一思想体系?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到“发展”的主要表现。
10 . 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历史概念,有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理解。下表从三个维度解读了某一历史概念,它是
A.三纲五常
B.天人合一
C.道法自然
D.格物致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