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2023-03-03更新 | 214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淄博市沂源一中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以下材料为中国古代四位思想家的言论,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②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③凡文之不关于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无关经术政理之大则不作也
④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司马迁的《史记》没有单独的惠帝传,将惠帝附于其母《吕太后本纪》中,太后从其本姓,母子同传:班固的《汉书》作《高后纪》,舍其本姓从夫称“高后”,还专门为惠帝作《惠帝纪》,置于《高后纪》之前。对这一变化原因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两人修史方式的不同B.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母系意识影响力减弱D.儒家思想影响力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所示是部分史籍中关于汉代“博士”的记载。这说明汉代“博士”的设置
记载出处
博士“(董)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汉书·儒林传》
博士“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汉书·成帝纪》
博士“学通行修,博学多艺,晓古文、《尔雅》,能属文章者”《汉官六种》
A.是治国思想多元化的表现B.反映了儒学受到挑战的现实
C.是文学艺术大发展的因素D.适应了加强国家治理的大局
2022-01-27更新 | 850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汉帝国建立了“天下国家”体制,而精耕农业、儒家思想与文官组织也成为中国文明的特色。秦汉时代发展了精耕农业,也由此发展了以农舍工业为商品生产基地的全国性市场经济体系。庞大的市场网,依托于一个联系全中国的道路网,其中干道的路线,至今仍是公路,铁道及重要水运航线。秦汉时代中国文化经历了一次全盘整合,先秦思想学派,如百川汇海,终于融合为中国文化的思想模式。汉代中国的政权逐渐走向开放,七国之乱后,宗室渐渐失势,汉代中央及地方官吏由别的途径晋用,不是恩荫即是察举。汉代对四邻的关系不是划境自守,而是开放。四百年的长期安定,汉代各地之间人才、观念与物产都经过不断的流动与周转,各种资源匀散于全国各处,形成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内容。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一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秦汉时期的史实,围绕“中华文化共同体”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     )
史料记载出处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书·元帝纪》
君之养民,五教五用马。……民有不循斯教者 ……五刑以加焉朱元璋《大诰·民不知报第三十一》
《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顾钧集》第5卷
A.统治者治国遵循法律至上的理念B.统治者重视教化的作用
C.伦理纲常为立法基本原则D.统治者礼法结合的治国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20-11-17更新 | 307次组卷 | 96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淄博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的赋税.强役.兵役负担沉重。统治集团互相残杀,统治残暴,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公元前209年,一些贫苦农民在被征发去渔阳戍边的过程中起义,引发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材料二   西汉后 期,政治腐败,赋税沉重,社会矛盾尖锐。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称帝后推行的改制,引起社会严重动荡,爆发农民起义,推翻新朝。

材料三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外戚与宦官互相倾轧残杀,皇帝公开卖官鬻爵。豪强地主争权夺利,人民受到残酷剥削,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东汉政权。

材料四   刘邦建立西汉后,下令十五税一(田租只收产量的十五分之一),把士兵送回家参加生产。汉文帝实行三十税一,以皇帝和皇后身份劝导百姓从事耕织。光武帝建立东汉后,鼓励流民返乡垦荒种地,恢复文景之治时候的三十税一。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分别指出材料一、二、三所涉及的农民起义名称。
(2)根据材料四归纳刘邦.汉文帝.光武帝的共同措施是什么? (不得摘抄原文)
(3)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要求:三个方面各写一条)
2020-10-2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B.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C.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D.全面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2020-10-01更新 | 272次组卷 | 5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