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根据已发表的考古材料显示,山东、江苏、陕西三省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其中以山东居多。如图中出土于山东济南的东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拓片局部),刻画了春秋时期两位思想家的一次见面:孔子(左)带领他的弟子问礼于老子(右)。衣袖中伸出大雁头的人像正是孔子,孔子躬身向老子行礼,大雁是孔子送给老子的见面礼(注: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节,称为“贽礼”,禽鸟为初见尊长时所送的礼品)。老子拄曲杖相迎,躬身还礼。在孔子和老子中间有一小儿,为童子项橐(七岁神童,孔子老师)。


孝堂山石祠孔子见老子图(拓片局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汉代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史料价值。(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12-04更新 | 12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表为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武帝继位后的第一个年号)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在当时
人物事件出处
汉武帝诏丞相、御史、列侯、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同时,可卫给“罢治中、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贤良”奏。《汉书·武帝纪》
董仲舒以《对策》请黜刑名,崇儒术,兴太学。“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者皆师尊之。”《史记·儒林列传》
《资治通鉴》
卫绾免丞相职,丙寅,以魏其侯窦婴为丞相,武安侯田蛤为太尉,“上雅向儒术,婴蛤俱好儒”,给请立明堂以朝诸侯。《汉书·武帝纪》
《汉书·武帝纪》

A.黄老之学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B.儒学以强劲的势头开展起来
C.“外儒内法”治国理念初步形成D.儒学的正统地位已开始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
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
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D.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
2021-09-06更新 | 7717次组卷 | 7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汉书》称颂汉武帝:“雄材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他在位期间
A.推行科举制B.令各郡国建立学校
C.不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D.重新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
2021-06-15更新 | 5046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出现的“风流一词,指社会风尚(风气)及其流播,并被赋予了儒家的“教化“和“移风易俗”之义,《后汉纪》《后汉书》以“风流”形容汉末党“名士”的正气、风骨及共影响。两晋时,是名士必风流、风流成为名士的要件,其主要内涵为精神、个性之美、特别是神韵、仪态之美。南朝的吴歌、西曲中,进而在梁陈宫体诗乃至唐代诗歌中,风流的意涵已指向“佳丽”的服饰声色之美.指向两性间缠绵浪漫的情爱。成为“风流“涵义的重要构成。

——摘编自牟发松《说“风流"——其涵义的演化与汉唐历史变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批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3-19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时期,发生灾异时君主发表“罪己诏”成为一项制度。孝文帝是北魏首位下发“罪己诏”的皇帝,并先后五次颁发“罪己诏”检讨过失。孝文帝多次颁发“罪己诏”说明北魏
A.灾异现象频发B.天人感应学说深入人心
C.政权实现汉化D.治国理念深受儒学影响
7 . 西汉名臣丙吉起自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上宽大,好礼让”;名臣黄霸少学律令,后“从夏侯胜受《尚书》,力行教化而后诛罚”,终以循吏闻名。两人的经历反映了汉代
A.儒学独尊地位已经确立B.呈现儒法思想的结合
C.儒学助推官吏能力提升D.法家思想不符合潮流
2020-06-10更新 | 1190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20届高三6月诊断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8 . 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
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2019-12-28更新 | 1721次组卷 | 47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材料一:《思想家的话语》A性善论B性恶论

材料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三: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五: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1)根据材料一中的文字指出思想家A、B分别是谁?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四、五,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
(4)结合以上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变化)的认识。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说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依据所学知识,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
2019-07-09更新 | 485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东淄博淄川一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段测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