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朝灭亡后,儒学的复兴虽有其思想与社会的内在之势,但史学家吕思勉认为,“其得政治上的助力”则是重要原因之一。“政治上的助力”应是指(     
A.汉承秦制B.无为而治C.设立中朝D.尊崇儒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司马迁的《史记》没有单独的惠帝传,将惠帝附于其母《吕太后本纪》中,太后从其本姓,母子同传:班固的《汉书》作《高后纪》,舍其本姓从夫称“高后”,还专门为惠帝作《惠帝纪》,置于《高后纪》之前。对这一变化原因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两人修史方式的不同B.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母系意识影响力减弱D.儒家思想影响力增强
2022-03-14更新 | 592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西汉《春秋繁露》说,雁就像“长者”,在民之上,先后有序,有行列之治;羊有角而不用,就像仁者,杀它也不啼,就像死士义者,羔羊跪食于其母,就像知礼的人。作者对动物自然习性的诠释意在
A.倡导天人合一B.塑造社会道统
C.宣扬君权神授D.重构宗法秩序
4 . 汉承秦制,承中有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承秦制”是指从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里,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各项制度。这里的“承”,既包含了“继承”,又有“变化”。

——摘自张书林《怎样理解“汉承秦制”?》

材料二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选不出)醇驷(四匹毛色一样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摘编自《汉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对于秦制的“继承”与“变化”。(各举两例史实)
(2)材料二中的史料可以用于研究汉初哪一政策?说明理由。
2022-01-2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
2021-08-05更新 | 1161次组卷 | 68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长沙马王堆汉墓(约为文帝时期)出土的帛书中有一篇年表,采用“秦一张楚”的纪年顺序,而司马迁的《史记》中也采用“秦楚之际”的纪年表述,但只把项羽列入帝王本纪,而把陈胜列入世家。东汉班固的《汉书》则将陈胜和项羽都统一编入列传之中。对此变迁的合理解释是
A.史家对秦末史实的考证不断接近真实
B.司马迁对农民起义军有着同情和认可
C.儒家思想的正统观念愈来愈深入人心
D.传统史学体例和编年方式逐渐规范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这一转变不能说明
A.中央集权加强B.思想控制严厉
C.统一局面形成D.其他学派消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史学家顾颉刚在评价汉武帝的某一措施时认为:它和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实质相同,但手段却高明得多。这一措施是
A.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设立中朝D.盐铁官营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镜花缘》是清代学者李汝珍于195~181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部分情节梗概如下:唐教与好友出关游历,受到许多兵丁盘查后方允许外出。他们来到他国大街上,看到当地人都是头戴儒巾,身穿青衫,也有穿着蓝衫的,那些做买实的,也是儒家打扮,斯文文的,并无商旅习气。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莫不书声眼琅。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有写着“贤良方正”的,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也有写着“通经孝廉”的;其余两字匾额,如“体仁”“好义”“循礼“笃信”之类,不一而足。他们就当地风俗询问一位老者。老者称:“本国底民素未考试的,谓之“游民’。此等人身充践役,不列在四民之中。因此,本处人自幼莫不读书。考试之例,各有不同:或以通经,或以明史,或以词赋,或以诗文,或以策论,或以书启。敞处国主当日创业之始,曾于国门处写一对联,下句是“要好儿孙必读书’,就是勉人上进之意。”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慨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10 . 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廉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天子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2020-10-23更新 | 122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1年山东省微山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