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部分正史中表彰忠孝节义的“列传”一览表

史书名称成书年代表彰名教的列传
《史记》西汉
《汉书》东汉
《三国志》西晋
《后汉书》南朝宋列女
《宋书》南朝梁孝义
《魏书》北齐孝感、节义、列女
《梁书》孝行
《陈书》孝行
《隋书》孝义、列女
《新唐书》北宋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
《宋史》忠义、孝义、列女、奸臣、奸臣、叛臣
《金史》忠义、孝友、列女、逆臣、叛臣
《元史》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


表格能够反映我国古代正史在表彰名教方面变化的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017-11-03更新 | 181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隋唐、两宋节妇烈女(单位:人)的对照表。对表中数据变化解读合理的是
朝代统治年限节妇数烈女数节烈合计
隋唐326年322961
两宋319年152122274
A.门第观念深入人心B.政府政策影响婚姻观念
C.理学强化伦理关系D.儒学对民间的影响有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为宋代太湖流域苏、湖、常、秀四州乡名统计表。这反映出宋代
儒家用字
数量(个)1310975332
乡名
示例
崇仁
怀仁
德政
德化
积善
从善
至孝
旌孝
思贤
奉贤
道义
习义
遵礼
复礼
守信
良信
A.儒学主流地位确立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
C.政府发展文教事业D.伦理道德受到重视
4 . 唐至宋,花木兰的形象变化如下表。这一变化说明了
时期
形象特点木兰的形象是忠孝两全的完美典型,是道德偶像的代表木兰的形象中“忠”的方面被弱化,“孝”方面则得到强化

A.佛教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B.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C.世俗文化体现了个性解放D.理学兴起强化封建伦理纲常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下表(两宋儒学学术流派代表人物简表)可推知两宋时期
流派代表人物生卒年代籍贯
濂学周敦颐1017~1073年湖南道州
关学张载1020~1077年陕西凤翔
临川学王安石1021~1086年江西临川
洛学程颢1032~1085年河南伊川
程颐1033~1107年河南伊川
闽学朱熹1130~1200年江西婺源
婺学吕祖谦1037~1181年浙江金华
永康学陈亮1143~1194年浙江永康
永嘉学叶适1150~1223年浙江温州
A.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动摇B.地理差异孕育不同文化
C.教育发达培养大批人才D.文化的重心在向南方转移
6 . 下表为《新唐书》中孔子称号的变化情况统计表(部分)。该表反映了唐朝
时间皇帝称号
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先圣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宜父
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太师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隆道公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文宣王
A.佛道思想兴盛B.君主专制强化
C.儒学地位稳固D.中外交流频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东晋至唐代有关佛教思想的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礼教有本,遂因之而成教……则功由在昔……乃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东晋高僧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周孔即佛,佛即周孔……周孔救时弊,佛教明其本耳东晋孙绰《喻道论》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唐代高僧慧能《六祖坛经》

A.佛教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升
B.儒佛的信仰终极目标趋同
C.佛教思想的中国化倾向明显
D.儒佛道三教合一趋势加强
8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提出民本思想。
B董仲舒提出:“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C“二程”提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D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李贽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空谈仁义道德。

A.AB.BC.CD.D
9 . 下表是先秦至宋代一些杰出思想家的代表性主张。据此能够认定这些人都
代表人物思想主张表现形式
孟子“四有”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董仲舒“五常”仁、义、礼、智、信
宋代理学家“四德”忠、孝、节、义
A.推动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多元化B.强调了传统文化中的人伦价值
C.意在弥补传统儒学文化的缺陷D.改造儒学以服务于政治的需要
10 . 节妇是夫死不改嫁而终生守节的女子,烈女主要指殉夫而死的女子。据不完全统计,唐宋时期节妇、烈女数量如下表。据此可知
朝代统治时间(年)节妇数(人)烈女数(人节烈合计(人)
隋唐326322961
两宋319152122274

A.隋唐时期,门阀士族势力相当强大
B.隋唐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兼收并蓄
C.两宋时期理学发展,备受推崇
D.自隋唐至两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