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代张载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设立“义仓”、“义学”、“义冢”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
A.重建上古宗法制度B.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C.强化对户籍的管控D.儒学走向世俗化
2021-11-22更新 | 468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5届北京朝阳高三第二次综合练习(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2 .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在此过程中,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传播的作用。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儒学产生之初,以口语传播为主,呈现出以识字认文教育相融一体的特点。孔子创办私学,口授其说,弟子耳受其言,言传身教得到了最佳的普及效果。可以说,私学是儒学发展史上首先出现的传播与普及途径。

——刘平《普及与推广中华儒学经典的思考与献议》

材料二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问世后,汉代民间小童大多六岁进入乡里贤儒创办的书馆,接受两年识字、习字为主的学前教育。常有幼童因书法丑陋,仁顺礼敬不周受体罚。出馆后再初步诵读《论语》《孝经》等经典。

——摘编自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等

材料三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时代儒学教育的方式,体现了怎样的教育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汉代儿童教育的内容,儒学在民间的推广,取得了怎样的地位?
(3)据材料三,朱熹在基础教育方面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4)据上述材料回答,教育对于儒学的作用及当今我们如何对待儒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所以,他的古文理论都把明仁义为根本的儒家之道放在首位。由此可知,韩愈的主张
A.推动了宗教相互融合B.反对佛教的来世说
C.力主复兴传统的儒学D.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一位大学者的诗日:“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理”。与此思想观点最为接近的是(   )
A.格物致知B.致良知
C.心即理也D.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二程遗书》中记载:“万物能有是理……至如一物一事,虽小皆有是理。”这体现了
A.理是万物的本原B.知行合一的主张
C.工商皆本的观念D.经世致用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
2020-07-12更新 | 8027次组卷 | 113卷引用:2020年江苏卷历史高考试题
9 .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你若同意上述的观点,主要依据是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人文主义;存天理,去人欲
C.因信称义;天人感应D.信仰得救;致良知,有孝道
2020-03-10更新 | 209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1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二素质测试历史卷
10 .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出自甘肃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该内容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个性发展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2020-03-04更新 | 322次组卷 | 7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