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1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潮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和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下权力格局彻底瓦解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
C.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D.士人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2022-10-21更新 | 995次组卷 | 22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山西专用)02
2 . 如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重要政治人物主张或举措简表(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政治人物辅佐的主张或举措诸侯国
子产郑国作封洫、铸刑书、择能吏、立谤政
李悝魏国尽地力、食有功、禄有劳、赏有能
吴起楚国封君子孙“三世面收爵禄",罢无能、废无庸,捕不急之官
商鞅秦国行县制、奖励耕战、废除世卿世禄制
A.思想领域的融合趋向凸显B.国家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
C.治民权和土地所有权分离D.社会阶层流动性渐趋增强
3 . 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逐渐兴起。这一变化
A.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B.说明中央集权符合礼制
C.体现了官僚政治的影响D.根源于儒家思想的式微
4 . 《尉缭子》强调战争本于“仁义”,“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孙膑兵法》则指出,战争必须讲“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天人不合,即使取得胜利也是暂时的。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墨家思想成为显学B.诸子思想相互渗透
C.耕战思想成为主流D.军事理论高度成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408次组卷 | 138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模块诊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