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汉书·艺文志》记载,春秋战国数得上名字的诸子有189家,一共有4324篇著作。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制度更替,杂家无存B.百家争鸣,适者生存
C.政局动荡,学派融合D.诸子并起,互相诘难
2022-02-2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综合下表信息,可归纳出的主要结论是
人物名句出处
老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
管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孟子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

A.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B.体现以民为本治国理念
C.民贵君轻维护君主专制D.社会动荡民众流离失所
2021-01-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     
A.社会的大变革B.社会经济的发展C.统治者的支持D.兼并战争的兴起
4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
A.社会大变革B.经济的发展C.政治剧变D.统治阶级的提倡
2022-06-01更新 | 105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二开学考试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梁启超把春秋战国时期几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分别概括为“无治主义”“德治主义”“法治主义”等。这些流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老子、荀子、墨子B.庄子、孟子、邹衍
C.老子、孔子、韩非子D.孔子、老子、商鞅
2021-11-16更新 | 211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十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第一场是儒墨之争;第二场是儒道之争;第三场是儒法之争。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儒家学说成为各派众矢之的B.争鸣涉及人生和治国方面
C.各家流派矛盾尖锐不能调和D.儒法之争实质是显学之争
7 . 钱穆《国史大纲》论及战国初期各国的社会状况时,把各国的情况概括成三种类型:“诸国中受封建传统文化束缚愈深者,其改进愈难,故____①____遂至积弱不振。其受封建传统文化束缚较浅者,其改进较易,故____②____相继称霸于春秋……而经君统篡弒以后,更得急速改变其国家之内部组织,自宗法封建国家激转而为新军国。___③___则以受封建传统文化之熏陶更浅,故其国家可以不经内部君统篡易,而亦追随改进为新军国焉。”①、②、③对应的应该是
A.鲁卫、齐晋、秦楚B.秦楚、齐晋、鲁卫
C.秦楚、鲁卫、齐晋D.鲁卫、秦楚、燕宋
2019-12-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黄老学活跃于战国中后期,其基本的学术特征可以概括为“道法结合、兼采百家”。“道法结合”的政治主张,适应了列国富国强兵的时代需要:“兼采百家”引领了战国学术发展的潮流。黄老学的兴起和发展
A.说明了黄老学已成官方哲学
B.体现了百家争鸣最终融为一体的发展方向
C.体现了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D.表明了道家学说成为战乱后的治国依据
2019-05-2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