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商周时期,学习诗、书、礼、乐知识是贵族阶级享有的特权;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等代表人物中,既有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也有小手工业代表和农民代表。这种变化反映出
A.私学取代官方教育B.儒学统治地位遭挑战
C.教育权利逐渐下移D.封建统治已经确立
2022-01-13更新 | 667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2 . 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商周时代,文化由王室控制,全尤私门著述,仅有的典籍如《诗》《书》等由王室或公室文化官员整理、授受。“礼崩乐坏”之后,先生掌握的"旧法世传”之学分解为“私之学,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此种变化反映出
A.文化由统一走向分散B.礼制下移推动学术下移
C.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D.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显学
3 . 《诗鲁颂洋水》中曾提到鲁僖公立“泮宫(国家高等学府)”,但后来又有些诸侯公开地说:“可以无学(不办学校),无学不害。”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春秋战国时期孔孟推动儒学的学校化教育
B.“士阶层的兴起与壮大推动私学发展
C.分封制的瓦解使诸侯失去官办学校的能力
D.“礼崩乐坏”使统治者急于恢复礼乐制
4 .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记载:晋赵简子问史墨,“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史墨说,“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三后之姓于今为庶,主所知也。”该材料反映了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②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当时已经没落
③ 出现强有力的大夫企图得国的情况          ④ 随着实力的变化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2-0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周时期,学习诗、书礼、乐知识是贵族阶级享有的特权;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等代表人物中,既有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也有小手工业代表和农民代表。这种变化反映出
A.平民阶级逐渐觉醒
B.儒学成为了主流思想
C.私学取代官方教育
D.政治新秩序构建完成
2019-09-26更新 | 36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9年广东湛江高三9月调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庄子·杂篇》以“天下”为题,全篇分七段,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历史渊源、来龙去脉,书中指出:“《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这反映出
A.先秦时期价值观念趋同
B.统一成为时代发展潮流
C.儒学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D.中华文明在传承中发展
2019-05-25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7 . 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材料主要体现
A.周朝末年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B.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C.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剧烈
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发展趋势
2019-08-26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史记•儒林传》记述了当时的学术源流:“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淄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结果
B.西汉政府政策调整的结果
C.齐鲁之地经济最为发达
D.百家争鸣历史格局的遗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