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儒、墨思想以鲁国为中心,儒家思想传播于晋、卫、齐,墨家思想传播于楚、秦;道家思想源于南方的楚、陈、宋;阴阳家则起于北方的燕、齐;法家思想以三晋为主。这一现象表明(       

A.社会进入转型时期B.士人阶层得到解放
C.各诸侯国文化繁荣D.文化区域特色明显
2 . 胡适先生在谈到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时说:“政治忠诚的迅速改变(如邦无定交,土无定主)引起了封建等级结构的崩溃,这一时期到处充满了批评精神,以致现存的社会政治态度以及传统的真理和道德标准都受到无情的批评和攻击。”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社会阶层流动滞慢B.诸子学说精彩纷呈
C.中央集权制度崩溃D.官府垄断学校教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的解决途径及其主要内容。
2023-02-18更新 | 119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下列史实际能够说明这一论断的是
①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②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③此后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
④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