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主要思想流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表是一些先秦历史文献的记载。据此可以认定当时
文献内容
《左传》鲁国大臣臧文仲闻六与蓼灭时说:“德之不建,民之不援,哀哉”
《管子》齐国大臣管仲答桓公道:“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左传》虢国的史官嚣曰:“虢其亡乎!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A.当政者注重个人品德B.已出现民本思想
C.执政为民已成共识D.普遍推行德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孟子劝诫“为政者”接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给予民众以福利,使“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才能赢得天下。这表明孟子
A.开启儒家民本思想的先河B.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C.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D.提倡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为政以德B.无为而治C.小国寡民D.礼法并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下列言论与该思想学派一致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D.克己复礼为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孔子弟子众多,《论语》将其归为四类: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孔子卒后,众弟子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更有再传弟子为王者师。这反映出当时
A.儒学为各诸侯国所推崇B.新兴士阶层崛起影响现实政治
C.战国纷争导致人才流动D.礼崩乐坏为私学出现提供机遇
2020-09-28更新 | 558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 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主张“名正言顺”的实质是
A.维护封建君主统治秩序B.有利于奴隶制社会的稳定
C.反映了孔子的仁爱思想D.维护奴隶制社会等级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
2020-07-12更新 | 9034次组卷 | 11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包头钢铁公司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2020-07-11更新 | 10796次组卷 | 157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思想主张,这说明当时
儒家提倡“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道家提倡“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
兵家强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A.各学派均关注人与自然B.民众对社会安定的渴望
C.各学派的主张渐趋一致D.思想服务于统治的需要
2020-07-02更新 | 654次组卷 | 23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包头钢铁公司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文化的优点,到底在哪里呢?

(一)我们的文化,最为廓然而大公。我们是以世界大同为主义的。我们的终极目的,在 于平天下,治国只是中间的一个阶段,也可说是平天下的一种手段。所以我们对于人家,总是尽诱掖提携之责,从没有压迫榨取之事。人家自然愿意和我们亲近,都归向我们来。

(二)我们最崇尚德化,而鄙薄以力服人。所以最注重道德伦理。政治管束的力量,虽较 松懈,社会团结的力量,却极坚强。所以基础极为稳固。

(三)从智识方面论:我们最普遍的观念为易,我们大家所公认为最适当的手段是中庸。 我们不论什么人,从没有认环境为固定不变的,所以我们最不固执。

——摘编自吕思勉《初中标准教本・本国史)》(1935年版)


结合中国史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也可自拟论题),得出结论。(要 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