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主要思想流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下表展现了先秦时期部分思想家或学派的观点。这可用于印证当时(       

人物或学派

观点

儒家

“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谬。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

管子

“人君唯毋听观乐玩好,则败。凡观乐者,宫室台池,珠玉声乐也。此皆费财尽力,伤国之道也”

墨家

“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盛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
A.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B.社会动荡影响艺术发展
C.民本理念得到一定凸显D.诸子百家之间和而不同
2 . 荀子认为:“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道德纯备,智惠甚明,南面而听天下,生民之属莫不振动从服,以化顺之”。韩非认为:“君臣不同道,下以名祷。君操其名,臣效其形,形名参同,上下和调也”。据此可知,两位思想家均主张(     
A.构建专制集权体制B.发挥道德教化作用
C.广泛倾听民众呼声D.重塑君臣尊卑秩序
2023-10-12更新 | 2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实质上是社会治理方式之争。从法治立场出发,法家否定用道德人格力量去决定国家的治乱安危,但法家并不是全盘否认道德的价值,在他们看来,一些基本的、有利于君主统治的道德规范必须遵守。韩非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由此可见,法家也赞同维护君主统治的一套现行的道德规范,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儒家并无不同。他们与儒家的不同在于如何使人们达到这些规范的要求。儒家认为,要使社会达到这样一种有序状态,必须依靠道德高尚者的榜样力量、社会的道德教化以及个人的道德修养等;而法家则认为,要实现这些用法和刑的手段就足够了。

——摘编自关键英《先秦法家的法治精神内涵》

材料二   大陆法系起源于古罗马法,罗马法一直表现出成文法典的传统特色。同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产阶级要求创立一个全新的法律秩序,通过编纂大量新法典,把旧法制、旧法律思想都融入法典之中,来废除旧的不适合资产阶级统治需要的法规。英美法系其实是在日耳曼法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普通法是在中央司法机关——王室法院巡回法官的司法活动中通过判决产生的。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作为“母法国”的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革命后的法律在法律形式上完全保留了旧的、表现为判例的普通法和衡平法,这种判例法又随大英帝国的殖民侵略扩散开来,影响英美法系各国。

——摘编自饶艾《罗马法与日耳曼法——西方两大法系特点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法家思想的共同之处,并简析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向近代发展的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4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整理报告共刊布竹简124支,其中《治政之道》强调的各守其职、选贤任能、躬行爱民、和睦四邻、不夺农时、忧患意识等,属于这一时期公共性的治国经验。由此可知,《治政之道》(     
A.旨在平息社会纷争B.倡导重农抑商政策
C.杂糅百家思想精华D.成为后世治国范本
2023-05-01更新 | 546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多数哲学家都诉诸古代权威作为自己学说的根据,如孔子认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法家思想却强调“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家的这种历史观(     
A.推动了战国社会的转型B.确立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加速了天下统一的进程D.瓦解了贵族政治的基础
2023-04-14更新 | 38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孔子重视礼,主张“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庄子认为“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两者对礼的认识反映了(     
A.阶级立场的不同B.统治阶级的要求
C.思想主张的趋同D.目的上的相通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墨学曾在近代迎来一次小的复兴。黄遵宪推断,西方的科技之发展,得益于很好地应用了墨子的学说;梁启超曾大力宣传墨子思想,倡导“墨学救国”;孙中山也认为古代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他的“兼爱”与耶稣的“博爱”是一样的。这一现象表明(    
A.西方科技冲击促进了墨家的复兴B.资产阶级认同“中体西用”思想
C.国人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救国思路D.墨家学说更加适合当时的国情
8 . 下表为明末清初一些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和思想。据此可知,当时(     
思想家言论和思想
张履祥提出无论为农为士者,均须耕读相兼。耕则力耕,学则力学,须知“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
颜元重视“习行”,要求学生学习农学知识,认为劳动能“治心"“修身”,“君子之处世也,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可以无失矣”。
孙奇逢在《孝友堂家训》中言及“樊迟问稼"时,对子孙提出了“不有耕者,无以佐读者”的观点,寄望子孙以耕读传家。
A.士人开始投身于基层教化B.存在耕读相兼的教育思想
C.儒学已经逐渐向基层渗透D.盛行礼法结合的理学教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墨子要求人们顺应天意,认为“顺天意得赏”,“反天意得罚”;主张“万事莫贵于义”,“有义则治,无义则乱”: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提出选贤任能。这些主张(     
A.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色彩B.强调了重义轻利的理念
C.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D.呼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论语》记载,孔子针对“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行为,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孟子答弟子桃应“舜为天子,瞽瞍(舜父)杀人,舜如之何”时说:“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这表明先秦儒者(     
A.注重血缘伦理B.蔑视法律权威C.主张礼法并用D.维护宗法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