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整理报告共刊布竹简124支,其中《治政之道》强调的各守其职、选贤任能、躬行爱民、和睦四邻、不夺农时、忧患意识等,属于这一时期公共性的治国经验。由此可知,《治政之道》(     
A.旨在平息社会纷争B.倡导重农抑商政策
C.杂糅百家思想精华D.成为后世治国范本
2023-05-01更新 | 549次组卷 | 8卷引用:第0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德”的观念至少在西周已经产生,它既是一种个人的品德,又与天命有关。春秋时期,“德”的神秘意味开始减弱,更强调人的品德和理性,如文献记载:“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推崇文献中这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A.墨家B.兵家C.儒家D.法家
2023-04-07更新 | 2533次组卷 | 22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大武》以诗歌乐舞来表现武王克商的丰功伟业,作为周代的礼制,往往用于祭祀、庆典等活动。孔子对《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予高度赞扬,但对其歌颂战争功绩的内容却有所不满,称其“尽美矣,未尽善也”。这主要表明,孔子(     
A.肯定商周鼎革的进步意义B.推行仁为核心的政治实践
C.要求恢复周制的政治理想D.重视发挥礼乐的教化功能
2023-02-03更新 | 718次组卷 | 6卷引用:第0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4 . 德治与法治之争
背景:东周时期,诸侯国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而以儒家的德治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影响最大。
表现:
(1)春秋时期: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发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2)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体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争。
儒家:认为__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_,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
法家:认为__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_,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
评价:儒家主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视______________,但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既能带来___________________,又满足了各国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2022-08-2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配套学案)-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分专题精准突破课件与配套学案(新教材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1)儒家:推崇________________
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
(2)法家:提倡_______________
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
(3)道家: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
2022-08-2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配套学案)-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分专题精准突破课件与配套学案(新教材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中的言论反映出当时(     
人物主张
老子“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孔子“苛政猛于虎”
墨子“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韩非子“上无道揆,下无法守”
A.各家思想相互攻讦B.思想主张体现统治者的需求
C.思想主张趋于统一D.思想主张富于社会批判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老子认为:“大道废,有仁义”“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孔子则说:“仁者,爱人”“君子义以为上,闻义不能徙”。这反映了二者
A.阶级立场的迥异B.治世理念的分歧
C.道德修养的高低D.所处时代的不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为历史文献对先秦至两汉不同时期儒生区域分布状况的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献记载内容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共列录先秦时期儒生七十七人,其中齐鲁人四十五人,约占58.44%;卫宋陈楚吴人十二人,约占15.58%;秦人二人,约占2.60%;籍贯不明者十八人,约占23.38%。
《史记·儒林外传》共列录西汉前期著名儒生三十九人,其中,齐鲁人二十八人,约占71.79%;燕人、砀人、温人、广川人、雒阳人共计七人,约占17.95%;籍贯不明者四人,约占10.26%。
《汉书·儒林传》综合西汉一代著名儒生的区域分布,齐鲁人占45.60%,其他地区约占46.11%,籍贯不明者约占8.29%。著名的儒学学者中,有远至蜀、淮南、九江、江东,甚至苍悟的。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三辅(京畿地区)名儒约占总数的5.18%,三河(畿辅之地)名儒约占总数的5.70%。
《后汉书·儒林列传》东汉著名的儒学学者,齐鲁人约占36.36%,其他地区约占63.64%。其中,关中学者约占6.82%,河南、河内、南阳学者约占7.95%,会稽、九江、豫章学者约占6.82%,巴蜀学者约占10.23%。

根据材料指出从先秦到两汉儒生区域分布变化呈现的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022-05-10更新 | 485次组卷 | 8卷引用:第3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配套练习·解析)-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练习(新教材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代房玄龄在其编写的《晋书》中,对于前秦统治者苻坚的人格给予高度赞美:“修废治,继绝世,礼神祇,课农桑,立学校,鳏寡孤独高年不自存者赐谷帛有差,其殊才异行、孝友忠义、德业可称者令在所以闻。”其赞美主要是因为
A.苻坚对稳定社会做出突出贡献B.苻坚励精图治符合唐代审美标准
C.苻坚的作为符合儒家德治标准D.作者借苻坚教化唐代的统治阶层
10 .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德教育主张

儒家追求社会的完善,要求人们超越自我,把他人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把社会完善作为人生责任。在道德教育上,儒家注重培养为官者以民为本、对百姓负责的责任意识,操心也危,虑患也深”“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主张为官行政,必须有公正无私、勤政有为、清廉自守的道德规范。儒家也重视教化”“化民成俗,重视的道德规范的作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道德教育上,道家认为道德是自然存在,呼吁为官者应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百姓,要顺人之心,顺物之性,无为施政,不扰民生,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道家以政不扰民作为行政者最重要的道德要求。道家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是慈、俭、不争,这里包含着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等一系列社会道德规范。

——摘编自邹强、王松《中国古代儒家与道家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儒家和道家有关道德教育的主张。
2022-05-08更新 | 346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配套练习·)-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练习(新教材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