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荀子主张“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墨子主张“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两者的思想主张(     
A.倾向于重构社会秩序B.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
C.推动中央集权的建立D.完善了人才选拔机制
2 . 墨子曾经主张利用宗教来治理国家,将“天志”(天的愿望)作为治理国家的“法仪”。董仲舒希望利用天的权威来制约君权,他说∶“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这表明(     
A.儒墨两家思想相互交融B.神化君权成为社会共识
C.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D.有序社会成为共同追求
3 . 孟子对各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变法表示强烈反对,说他们是“暴君污吏”,高唱“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非攻”,认为攻人之国最为不义。由此可知,他们都(     
A.批判君主制度束缚B.力图重建社会秩序
C.反对进行社会变革D.希望建立法治社会
4 . 墨子以工匠依规矩画方圆推而广知,认为“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度,此不若百工,辩也。天下不可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由此可知,墨子(     
A.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B.迎合地主阶级利益
C.肯定了“法”的作用D.希望建立法治社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日: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作者毕生致力于探索社会治理。他是(     
A.墨子B.商鞅C.庄子D.孔子
6 . 孟子主张“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墨子则提倡以治天下为事的圣人“兼相爱,交相利”。这反映了两者(     
A.文化取向迥异B.学术观点相同C.政治立场有别D.生活态度接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代。人们对当时社会变革中的许多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一思想派别对劳动很重视,认为人与禽兽的不同之处在于人要靠劳动生活,只有努力生产才能生存,不劳而获是不仁不义的行为。以下观点属于该思想派别的是
A.“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
D.“有能则举之,高于之爵,重于之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对于战争的看法,孟子提出“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墨子认为“春则废民耕稼数艺,秋则废民获敛”。由此可知两者
A.对战争持反对的态度B.维护百姓的根本利益
C.具有一定的民本思想D.继承和发展仁的思想
2022-01-12更新 | 827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墨子主张“音乐无用”论,对“乐文化”颇有微词;而荀子则认为音乐“其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这反映出两者
A.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B.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同
C.具有不同的文化素养D.对道德重视的程度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墨家认为“天”与“鬼”是箝制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能帮助天下安定,必须服从;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这反映了
A.儒学无法适应时代潮流B.墨家更符合君主集权的需要
C.墨家思想讲求实际功利D.墨家对儒家思想的继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