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学家翦伯赞说:“汉代的统治者,把它当作一种材料,筑成了一条文化思想的狭路。在狭路的起点,写着知识分子由此入口;在狭路的终点,堆积着大堆的禄米。为了获得禄米,必须通过这条唯一的狭路。”材料中的“它”是指(     
A.推恩令B.儒家思想C.察举制D.恩荫制度
2 . 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将“仁”作为人内在的善的道德标准,并将之提升到天的高度。据此可知,董仲舒使儒学          
A.系统化B.神圣化C.世俗化D.思辨化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概括指出李斯、董仲舒提出的不同建议,并说明其共同目的。
(2)指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后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历史影响。
4 . 有学者指出:“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这是指
A.汉朝初年推行黄老政治B.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
C.汉朝建立中央集权政治D.汉代实现儒、道、佛合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体现的思想是
A.仁者爱人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D.存天理,灭人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西汉创办国立大学(太学),由博士担任教师,传授“五经”和孔丘的思想。学生由国家供给费用,只要被认可研究毕业,即被任命担任地方政府的官员。据此可知,当时
A.平民子弟开始接受教育B.政府官员都来自于太学
C.儒学地位得到大大提高D.重文轻武思想非常流行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思潮的形成、存在和演变都直接受到政治的影响和制约。社会思潮,本质说来,是一种政 治思潮。而关于如何对待思潮的问题,从来是一个政治问题。

——梁树发《思潮研究三题》


运用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材料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由于承借了最具繁衍性的阴阳家思想,而创出一套天人哲学的大系统,使他能在与各家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也使他成为前汉最具代表性,影响也最大的思想家。但是,先秦儒家的真精神,以及思想最具创意的部分,由于无法和专制体制相整合,也断送在他的手中。这个真精神就是人文或人本主义,这个最具创意的部分,就是心性之学,这是儒学的大本大源,也是儒家最具特色的部分。

材料二   

董仲舒思想主张简介(部分)
角度主张
人性与教化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君民关系《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提炼材料一中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叙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这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思想家的主张。下列与该思想家相关的是
A.《道德经》B.《论语》C.《五蠢》D.《春秋繁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