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如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分别与什么现象有关?(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2 . “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桑弘羊(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主张盐铁专卖)而世主独甘心焉,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甚者则名实皆宗之,庶几其成功。”“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反映了(     
A.君主权力受到学者的很大限制B.正统思想与现实经济需要的矛盾
C.商鞅、桑弘羊为统治者所唾弃D.学者注重清谈,皇帝重视民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武帝时在长安设立太学(即大学),推行教化。董仲舒认为“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行而习俗美也”,设五经博士为教官,招收博士弟子,郡国乡邑也要办各级地方学校,把儒家《五经》列为教学内容。这说明,西汉政府
A.废除了贵族特权B.兼用儒法思想C.确立了儒学正统D.调整了选官标准
4 . 妖言容易引发损害国家统治稳定的叛乱,因而备受统治者重视。秦代存在“行沃(同妖)律”甚至不惜兴起大狱,汉文帝废除诽谤妖盲之法,东汉统治者曾多次针对妖言案颁布赦令。这一变化反映了汉代
A.国家统治坚持以妖言人罪B.全面废除关于妖言的法律
C.统治者反省和慎重的态度D.政治制度受到鬼神论影响
5 . 儒学的流变儒学,既绘就了中华文化的底色,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将下列思想家与其观点匹配。(填序号)
①朱熹②韩愈③孔子④董仲舒⑤孟子
言论思想家
A.仁者爱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E.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F.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2)你认为上述哪一观点最能代表中国古代儒学流变的重要转折,并简要说明理由。
(3)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学?
2022-06-2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汉代儒学家对宗法制度进行了再解释:天子,诸侯的继统属于君统,卿大夫、士的继统属于宗统;宗法制度只是卿大夫、士的继统法,与天子、诸侯无关。因此有“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的说法。这反映出汉代
A.宗法制度得到严格承袭B.政治伦理逐渐弱化
C.儒家思想确立独尊地位D.君主专制程度加深
2022-06-14更新 | 1660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图为汉代画像砖图“二桃杀三士”,齐景公与晏婴合谋,馈二桃于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由他们“计功而食桃”。三人述说了各自的功绩,公孙接、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事迹,认为“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遂拔剑自刎。古冶子耻于自己的言行,自认不仁、不义,也拔剑自刎了。据此可知,该画像砖
A.反映出汉代思想文化多元化B.有利于推动儒学的社会教化
C.是研究秦汉历史的二手史料D.再现了齐国尚武的社会风貌
2022-06-05更新 | 1574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8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董仲舒把________家、________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改造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主要思想: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________”和“________”主张;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________”,提倡孝道
________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社会伦理道德)
________指:仁、义、礼、智、信(个人品德)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全面肯定新儒学的措施。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________,在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五经”成为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结果:西汉后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022-06-0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晨读晚背】2022年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默写记背(文化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至秦汉时期,社会先后经历了生产转型、制度转型和意识形态转型三个前后相依的历史阶段。在生产、制度转型阶段,居主导地位的是以国家强力控制为特征、以功利主义为价值观的治国理险道德主义、中庸之道的治国理念不被主流政治家接受。制度转型完成以后,国家强力控制、功利主义治国理念直接导导致了政治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先是出现了以“无为而治”为表现形式的放任主义政治理念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又发生了意识形态转型,中庸之道的治国理念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社会转型全面完成。

——摘编自张荣明《古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治国理念》


根据材料,就战国至秦汉时期社会的转型提炼一个恰当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3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押题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契约生活这一领域,官方主流文化习惯以“义利”关系来衡量人们实际契约生活中的具体交易行为。这种“重义轻利”观念的宣扬使得古代中国契约生活的道德性更为突出,在官方主流文化看来,契约的互惠性应该让位于契约的互助性,他们视契约为老百姓之间相互救助的重要手段。在儒家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双重“绑架”下,中国古代的契约制度缺少天然的商业属性,其被赋予了更多“救助”的责任。这就使得,如果“义字当头”,“利”就可以让位,甚至可以被忽略。而这种“义”需要到怎样的程度呢?似乎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了。而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这些传统美德则顺理成章地成为最理想的“借口”,于是白纸黑字契约在“良心”和“道德”面前变得一文不值,你若较真,别人还会倒打一耙。

——摘编自万珊珊《从中西方契约文化看当今社会契约精神缺失》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封建经济关系的崩溃、罗马教廷的衰落以及新教的出现、宗教信仰的多样化取代信仰的一致性、身份地位被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平等交往所取代,这一切变化导致非常重要的结果:一是个人主义的崛起,对个人的生命、安全、财产、自由等诸项权益的保护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必然要求;二是民族国家的兴起,以前那种概念模糊的“神授”王权、“天赋”帝国被具体的、强大的国家统治权力所代替。近代最早完整地提出社会契约理论的是荷兰思想家格劳休斯,往后的斯宾诺莎以及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卢梭等,这些人推开上帝、离经叛道,明确反对君权神授,用理性主义代替神秘主义和愚民政策。他们都相继提出了各有独立见解的社会契约理论。在这些思想家那里,有的利用社会契约理论来为君主专制制度辩护,但更多的则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借用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来论证主权在民、主权利民以及自由、平等的政治主张,来论证进步的民主思想。

——摘编自罗国亮《试析近代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由来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契约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近代社会契约理论形成的背景及对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