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汉朝推崇的关于儒术与王霜杂治的三种观点。

1

巩绍英

由于儒家的理想不能完全切合实际,武帝不得不采纳法家的主张,形成了外儒内法的“杂霸政治”;尊崇儒术使儒家思想在文化方面占据统治地位,而“杂霸政治”又成为封建统治的手段

2

赵克尧

汉武帝的“尊崇儒术”是有前提条件且有名无实的,他只是以儒学作为法学的门面装饰,实际他尊崇的是融合了诸家重利说的汉代儒学

3

张烈

汉武帝所尊的儒术虽然包含了法家法治思想和阴阳五行家的迷信观念,但主要还是指儒家的仁政思想和大一统的思想;国家的统一,必然推动统治思想的统一;百家争鸣的结束,与尊崇儒术并无直接联系

一一摘编自赵债生、郑宝琦等《中国通史史论辞典》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材料中一种或几种观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4-0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一书的目录摘编。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上古:中华文化的发生

第二节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1 殷商神本文化

2 周人文化维新

第三节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第四节 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

1 玄学崛兴

2 道教的创制与佛教的传入3儒、玄、道、佛相与激荡       第六节 隋唐:隆盛时代

第七节 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 勃兴

第八节 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明的 冲突与融合

1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突的双重效应

2 元杂剧及其文化意义

3 规模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第九节 明清:沉暮与开新

——据《中国文化概论》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阐述作者以“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作为“第四节秦汉” 子目标题的理由。
(2)在目录“两宋”、“明清”中任选一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其子目的编写并简 要阐述你的编写理由。
2021-01-30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部分历史现象

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文化现象
国家统一、分裂割据
中央集衩、君主专制
外咸干政、宦官专权
盛世乱世、改朝换代
农民起义、民族融合
土地私有、小农经济
田庄经济、土地兼并
雇佣劳动、区域贸易
徭役赋税、海禁闭关
重农抑商、人口迁移
百家争鸣、思想统一
民本思想、仁政思想
天人感应、理学心学
唐诗宋词、书院建设
文化传播、文化交流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古代史》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请在任意三类历史现象中选取相互关联的2个现象,据此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关联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饱括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先从三列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0-09-29更新 | 621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18-06-10更新 | 4415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香江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训练(四)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

——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等


解读材料,围绕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7-04-17更新 | 609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平冈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