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两汉时期,在“令先人坟墓俭约,非孝也”观念的影响下,当时有“厚葬为德,薄终为鄙”之说。由此,中国出现了一个厚葬高峰。据此可知
A.两汉时期社会风气淳朴
B.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发达
C.儒家思想深入社会生活
D.儒家思想关注身后世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中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但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中废为中大夫”,后又因推算阴阳灾变,“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最后“去位归居……以修学著书为事”。他的命运说明在汉武帝时期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十分突出
B.皇权与儒学之间存在隔阂
C.儒学的地位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崇高
D.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空前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繁露》中说:“《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论其轻。”由此可见,春秋决狱有利于
A.保证司法的公正性B.确立法家思想统治地位
C.推动法律的儒家化D.明确道德与法律的界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代太学兴办的过程中,在博士的任命、学生的招收、教育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采用各个方面,都形成了相应的制度。作为太学教授的博士官,统一由国家任命,经过严格的审查,由于人数少,只有名流学者才能担任。学生也经过严格的挑选,正式学员有公费待遇,需经过专管教育的太常官亲自选拔。其他学生自费上学,名额不定,由地方政府选送,条件是“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学生在校学习,主要学习儒家的经书,考试及格才能委以官职。总之,汉代的太学,就是通过各种制度,运用国家行政的力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儒学人才,这是对春秋战国到汉初四百多年间单纯由私学独撑局面的重大改革。汉代太学的建立,奠定了我国古代社会官学教育发展的基础。这不仅在当时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而且培养了许多“经明行修”的人才,对后世学校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毛礼锐《汉代太学考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汉代太学的兴办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太学的作用。

2018-03-31更新 | 44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赤峰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5 . 以下被称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中国民族之抟成、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的时期是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他们进而认为:佛教所谓升入涅槃境界,过于玄虚;为了获得成功的欢乐而奋斗,纯属虚荣;为了进步而去进步,则是毫无意义。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儿童入学伊始,第一首诗便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在中国人看来,这不仅代表片刻的诗意般的快乐心境,并且是追求人生幸福的目标。……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之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摘编自《林语堂:中国的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不同之处,并分别说明其成因。
2018-03-17更新 | 905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据《汉书》载,汉武帝之孙刘贺,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登基为帝,不久因种种劣迹、不学无术被废黜,后被封为海昏侯。近年,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迄今发现最早的孔子像。依据材料,可以得出
A.郡国并行制已废除
B.《汉书》的记载不足为据
C.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
D.《论语》成为儒家经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书•武帝纪》记载:“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武帝“劝学”的根本目的是(  )
A.确立儒学统治地位B.促成社会重学风气
C.恢复西周礼乐文明D.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17-12-23更新 | 89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1-2012学年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