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汉窦太后因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及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宰相”,汉武帝方能“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来一步步完成“独尊儒术”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     
A.官员升迁依赖统治者喜好B.文化专制趋势较为明显
C.黄老治国已成为社会共识D.治国理念影响文化发展
2 . 下图为西汉时期中央太学博士弟子人数的变化情况统计图,出现图中曲线走势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采取积极有为的统治政策B.儒学开始成为各学派中的显学
C.儒学迎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董仲舒融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
3 . 东汉灵帝嘉平四年,朝廷下令,把经过官方审定的经书,刊刻在石碑上,立于洛阳开阳门外的太学内讲堂前。据此判断合理的是(     
A.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私学的发展
C.学习儒学有了标准范本D.造纸术尚未改进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汉代史书刻画的孝子形象

孝子形象出处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恭敬谨慎),匪有解(懈怠)……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非难、批评)于父母昆(兄长)弟之言”[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闵子骞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孔子与之琴,使之弦,援琴而弦,切切而悲作,而曰:“先生制礼不敢过也。”孔子曰:“君子也”[西汉]刘向《说苑·修文》
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对材料中“孝子”的记述加以鉴别,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汉代塑造“孝子”形象的史学功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代史家把六经作为鉴别史料及判断史料价值的标准。司马迁取舍史料的标准就是“考信于六艺”“折中于夫子”。这表明汉代史学(     
A.深受主流思想影响B.注重义和理的阐发
C.主动适应社会现实D.缺乏研究的可信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西汉初期,汉朝继承秦法中的“生分”政策,夫妻子组成的核心家庭中的妻子(母亲)对家庭财产拥有一定的支配权。西汉中期,汉律将妻子擅自动用家庭财产视为“盗窃”,并作为休妻的原则。这一变化表明(       
A.律令实现了儒家化B.家庭私有财产受到保护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尊卑亲疏成为量刑原则
2023-04-09更新 | 1058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演进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也可称为三次价值革命。第一次是传统价值观的形成期,即从远古到周礼的确立;第二次是传统价值观多元发展与同构期,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至董仲舒整合成为天人感应神学的价值变革;第三次是传统价值观的震荡与复归期,即从魏晋价值震荡经隋唐三教互补、三教合流至宋代整合成为理学。厘清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发展历程,目的在于归纳与总结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演进特征,以深层次把握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演进规律。

——摘编自谢霄男李净《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演进历程、特征及启示》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提炼一个恰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03更新 | 284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汉武帝时期设立《五经》博士,经学逐渐发展并进入全盛时期。经学不仅是士大夫进入仕途的必经之路,而且经由皇帝“称制临决”,成为思想上的最高权威。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儒学(     
A.开始确立起显学的地位B.成为国家的制度性规范
C.奠定了选拔考试的基础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
2023-03-22更新 | 70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学者认为,西汉中期,循吏群体在发展壮大。循吏在地方行政中以德治为本,坚持“教化而后诛罚”的原则,对无孝义者“以礼让化之”,让其“感悟自革”。循吏的行政实践(     
A.促成儒学取得正统地位B.体现了儒表法里的特征
C.适应国家治理方式调整D.推动了宗族势力的发展
2023-03-14更新 | 507次组卷 | 7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10 . 武帝即位之后曾提出:“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受命之符”即符合天意,受天命而立的凭据。而“灾异之变”取决于其统治是否符合天意,符合天意就能避免灾异,呈现祥瑞,达到治平。材料可用于阐释,汉武帝时期(     
A.儒学重现实政治轻人伦道德B.政治制度受到鬼神论影响
C.儒学神学化产生的政治动因D.统治者自省和谨慎的态度
2023-01-25更新 | 750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