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史记》记载,汉武帝后官员选任多出自文学之士。又有史料显示,直到东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诸(尚书)郎多文俗吏,鲜有雅才”。还有史料记载汉代“儒吏兼用之”。这些记载说明
A.历史材料缺乏客观性B.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汉代未形成官修史书D.应在一定时空下认识历史
2022-02-19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据《周礼》记载,其布局呈长方形。汉武帝尝试复原儒家经典记载的明堂,建立了符合阴阳五行之数的“亚”形布局的明堂,并成为独立建筑。汉代明堂形制的变化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新发展B.汉承秦制的需要
C.政权合法性的重塑D.国家经济的强盛
3 . 东汉时期,民间碑刻对远古祖先的书写多追溯祖先源头或姓氏由来,内容玄远不经;对近世祖先的描写则强调支系流布,但未必真实;对父祖的书写则以官职的有无和高低为准,如实书写。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长期稳定B.经学世家崛起
C.历史记载断裂D.官僚政治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汉代的史料记载。由此可见,汉代
文献出处
汉文帝指出“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于是“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汉书》卷四《文帝纪》
汉宣帝曾下诏“自今以来,诸年八十以上,非诬告杀伤人,佗皆勿坐”《汉书》卷八《宣帝纪》
汉顺帝“赐民年八十以上米,人一斛,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加赐帛,人二匹,絮三斤”《后汉书》卷六《顺帝纪》
A.强化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推崇以孝治天下的理念
C.出现了尊老的社会风尚D.完成了儒学理论的重建
2022-03-19更新 | 510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经常更换年号,通常每隔六年或四年即换一个新年号,象征新的开始。王莽代汉,制造大量祥瑞,以证明自己是应天受命的新君,国号也改为“新”。据此可知
A.社会矛盾倒逼政府变革B.君主集权促进思想革新
C.主流观念影响政治行为D.政治权威源于文化演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根据《汉书》记载,张汤、桑弘羊等法家人物也受到重用。这体现了汉朝
A.思想统一不足以巩固政权B.儒家思想在实践中名存实亡
C.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D.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公羊传》中记载:“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就谓?谓文王也。昌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董仲舒进一步将其阐发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摘编自白寿弃《中国通史》


凡是存在的现象,必然有其存在的缘由。为什么是中国人创造了中华大一统的奇迹?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以“中华大一统现象”为例证明该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角度多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先秦史籍和文物铭文在记载周公旦主政西周期间进行“东征”等大事时,多称周公为“王”,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及其后的史籍中却记述为“周公代成王摄政”。这反映出
A.中央集权的发展
B.贵族政治的衰落
C.儒家影响的扩大
D.宗法制度的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后汉书·陈定传》中记载:颍川(今属河南)名士陈定的子孙们都很孝敬老人,其中陈纪最出名。豫州刺史知道了这个孝子的事迹,便向朝廷禀报,获得批准,豫州刺史将陈纪形象作为活教材绘于郡县繁华的街衢之中,于是就有了“图像百城,以厉风俗”的说法。朝廷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彰显君主以德治国
B.加强社会道德教化
C.促进家庭和睦稳定
D.维护封建纲常秩序
2019-10-08更新 | 735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魏晋时期,孝道备受推崇,为亲人的复仇风气很盛,虽然法令禁止,但总体上对这种行为是默许甚至是褒奖的,这种情况在《孝义传》《孝行传》《孝友传》等史书中多有记载。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新思潮冲击儒家传统信仰
B.社会动荡,维护家族利益
C.国家分裂,法律受到破坏
D.民族内迁,尚武风气盛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