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论述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
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桓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18-06-09更新 | 6294次组卷 | 44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司法部门在审理案件时,甚至会拋开国家法律而引用董仲舒所撰的《春秋决狱》进行审判。例如汉代一妇女改嫁,有官员认为¨夫死未葬,法无许嫁”,如果改嫁,非但有罪,最严重可判死刑;董仲舒则依据《春秋》之义,指出“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这位妇女的行为符合儒家经典的义理,因而应判为无罪。

材料二:“西汉元帝……柔仁好儒,见先帝(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面有怒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请围绕“儒与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治理国家时儒与法的运用确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证。
2019-04-03更新 | 839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0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A.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B.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2020-12-11更新 | 641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史记·伯夷列传》为正史列传之首。司马迁以来,从伯夷、叔齐、严光、梁鸿到顾炎武、王夫之,历代史书给避世者和失败者以极高的历史地位,成为表彰匹夫之志的“中国史的诗意”。中国史学的“隐逸”书写
A.彰显了历史惩戒价值B.承担了道义传承功能
C.批评了儒家伦理道德D.突出了修史的政治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武帝独尊儒术后,世人争相求学,太学生积极上书言事。西汉后期,政局不安,司隶校尉鲍宣因秉公执法得罪丞相,被劾以大不敬下狱,太学生王咸“举幡太学下”“诸生会者千余人”,哀帝迫于舆论压力而赦免鲍宣死刑。据此可知,当时
A.专制皇权遭到严重削弱B.太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天人感应”体系被破坏D.大批读书人被政治斗争所利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代统治者通过蒙学读物教化、灌输儒家礼制观念,逐渐渗透到包括衣、食、住、行、诞育、婚姻、养老、丧葬、信仰、节庆等社会各个层面,而这些儒家礼制观念又以自己的形式继承以往的意识、舆论和行为,年长月久,约定俗成,代代相传,习以为常。该材料主要强调了汉代儒学的
A.官方化B.制度化C.体系化D.世俗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战国华夏精英阶层强调“夷夏有别”尊王攘夷”。西汉贾谊为代表的士人则认为:“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由此可见西汉的夷夏观念
A.是对先秦观念的否定B.蕴含天下一家的思想
C.深受宗法制度的影响D.促使中央集权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2019-10-25更新 | 223次组卷 | 64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3)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10 . 世界各国文化大多不乏人文精神,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特点及成因。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主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