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九品之制,初因后汉建安中天下兴兵,衣冠士族,多离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

——摘选自杜佑《通典》卷14《选举二》

材料二   (魏初)爵而无禄,故吏多贪墨……魏无乡党之法,唯立宗主督护;民多隐冒,三五十家始为一户……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

——摘编自《魏书·序纪》《资治通鉴》卷136

材料三   所谓“准五服以制罪”就是按照儒家所规定的五等丧服制度来确定犯罪的大小和刑罚的轻重。西晋《泰始律》首次将这种丧服制度法律化,明确指出:“竣礼教防,准五服以制罪”,使之成为封建法律中一项基本的刑法原则。

——摘选自《论魏晋南北朝刑法原则儒家化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氏革命”的具体含义,并分析这一制度变革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初年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结合所学概述当时统治者在政治和经济制度上的应对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律令的重要特点,并概括形成此特点的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摘编自何怀宏《世袭社会:西周至春秋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学者姜义华在其论著《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

——摘编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材料三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得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治国的制度体系发生的变化。面对春秋时期出现的新局面,孔子提出怎样的治国思想?
(2)汉朝统治者是如何通过“文化上高度认同”而强化“政治大一统文明”的?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的时代气息。
2019-05-0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