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学和儒家经典便开始以经学形式存在和发展,六经开始具有只可信奉不能怀疑的权威性,治经者必须以经释义,以治经作为寻求真理的根本途径,且多采取笺注形式。据此可推知当时
A.经学在社会的影响极大增强B.儒学在发展中逐渐走向僵化
C.儒学逐渐与现实的需要结合D.逐渐形成了外儒内法的体系
2022-03-2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诸子百家的学说就被当作邪辟之说受到压抑,而儒家学说则被当作天经地义的真理提升到一尊的地位。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B.汉初“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C.董仲舒适应形势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
D.“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和国家统一
2022-03-2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如下:
上上
(圣人)

(仁人)
中下
(智人)
中上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愚人)
尧、舜
周文王
孔子
孟子
屈原
荀子
子贡
范蠡
廉颇
老子
商鞅
韩非
齐桓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
李斯
陈胜
宋襄公夏桀商纣
据此判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的依据是
A.以社会地位见高下B.以个人私德为依据
C.以儒家伦理为标准D.以朝代兴替排先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是学者根据《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记载整理的两汉时期自然灾害的统计情况,东汉时期文献中关于灾害的记载明显多于西汉时期,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类型西汉东汉
水涝灾26年次53年次
旱灾32年次59年次
地震21年次64年次
蝗螟灾18年次39年次
合计97年次215年次

A.东汉时期社会经济显著发展B.受到社会主流思想影响
C.东汉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D.自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2022-03-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公元前51年,汉宣帝召集名儒在未央宫北的石渠阁“杂论五经异同”,这次会议涉及“五经”的许多问题,最后由宣帝亲自评判裁定,编纂出《石渠议奏》在全国推行。这一做法
A.终结了不同经说的纷争B.导致儒学迅速走向衰落
C.提高了皇帝的学术权威D.推动儒学进一步神学化
2022-03-2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武威出土竹简记载,汉宣帝时期颁布法令“年七十以上,授王杖,比六百石”,“高年授王杖,上有鸠,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吏民有敢骂、詈、殴、辱者,逆不道”。这反映了西汉时期
A.“以孝治天下”的理念B.建立了完善的养老体系
C.人口增长使老龄化严重D.强调对地方控制和管理
2022-03-20更新 | 228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孔子“罕言”天命,而董仲舒坚定地主张“天者,百神之大君也”,“君子治身,不敢违天”。董仲舒的这一主张意在
A.构建专制统治理论根据B.否定儒家思想,提倡君权神授
C.宣扬“天人感应”的理念D.结合神灵意志,提升天的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董仲舒将“五经”的经义作为审判案件的依据,根据犯罪者的犯罪动机来进行断罪。董仲舒所著《春秋决狱》记载:有个女子的丈夫坐船时不幸淹死海中,无法找到尸体安葬。按照法律,丈夫没有埋葬前,女子不能改嫁,否则处死。但是四个月后,父母命该女子改嫁。如何处置该女子,董仲舒的观点最有可能是
A.该女子应死罪B.该女子与父母同罪
C.该女子应免罪D.该女子免死但有罪
2022-03-20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阶段性联合测评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省级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西周的毁灭,封建体制的解体,演变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传统制度的崩溃,以及与其配合的伦理价值体系的破坏,导致了当时整个中国的大震撼。……一时思潮起伏,汹涌澎湃,波澜壮阔,出现了两座文化高峰,开创了我国学术思想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摘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汉朝建立后,先秦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常有儒生弟子传承。汉武帝时期,“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摩然向风”。政府设立五经博士,博士虽不参加实际政务,但常得预闻政务会议,因此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此外,为博士设立弟子员。自此渐有文学入仕之正途。

一据《汉书·儒林传》、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两座文化高峰”,并从思想文化的角度阐述这一时期学术局面形成的地位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述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司马迁的《史记》没有单独的惠帝传,将惠帝附于其母《吕太后本纪》中,太后从其本姓,母子同传:班固的《汉书》作《高后纪》,舍其本姓从夫称“高后”,还专门为惠帝作《惠帝纪》,置于《高后纪》之前。对这一变化原因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两人修史方式的不同B.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母系意识影响力减弱D.儒家思想影响力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