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西汉萧望之曾借昭公三年出现雨雹、而后季氏专权的故事来解读雨雹现象,借此批评专权的霍氏,结果得到宣帝赏识;而夏侯胜以武帝在位时灾异频现说明其德有亏为由,反对宣帝为武帝立庙乐,最终受宣帝处罚。这说明(       
A.西汉时期君主专制不断走向强化B.君权神授思想成为政治主流思想
C.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官员直言敢谏D.政治斗争工具的效用受皇权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汉窦太后因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及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宰相”,汉武帝方能“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来一步步完成“独尊儒术”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     
A.官员升迁依赖统治者喜好B.文化专制趋势较为明显
C.黄老治国已成为社会共识D.治国理念影响文化发展
3 . 东汉灵帝嘉平四年,朝廷下令,把经过官方审定的经书,刊刻在石碑上,立于洛阳开阳门外的太学内讲堂前。据此判断合理的是(     
A.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私学的发展
C.学习儒学有了标准范本D.造纸术尚未改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孔子死后,其弟子将其故宅改作庙堂,祭祀孔子。汉武帝时,太学和地方郡县学校开始祭孔,东汉桓帝时,在孔庙设置官员管理。这反映了(     
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和巩固B.儒学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C.汉代重视对礼仪观念的传承D.国家的统一强化了文化认同
2023-03-18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的“士”是历代的精英阶层,其内涵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
内涵
西周贵族的最后一个等级,大多受过“六艺”教育。
春秋战国指文士,即具有一定知识和才学、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特殊阶层,来源广泛,派别众多,为各诸侯国所重视。
两汉(武帝后)儒学之士,学习儒家“五经”、“六艺”等。
魏晋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
隋唐宋元泛指读书人,来源广泛。
明清指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以学“四书”“五经”为主。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任选三个历史时期,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代地方上的文士如果能够掌握儒家学说的教条,并能结交各级政府官僚,就能被保送并成为贤良方正、孝廉、茂才、博士弟子等。材料可用于探究(     
A.察举制的弊端B.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C.科举制的弊端D.九品中正制的盛行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奏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   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然而,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很。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虽然,汉初儒学偶有机会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强势逼退,至汉武帝时,这一局面才逐渐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

——摘编自钱耕森《董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2-10-15更新 | 404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了很多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主张,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宣,”这些主张旨在
A.促使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思想B.糅合儒道法思想捍卫君主统治
C.把道家的道统变成封建的法统D.以外儒内法中和统治集团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如下:
上上
(圣人)

(仁人)
中下
(智人)
中上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愚人)
尧、舜
周文王
孔子
孟子
屈原
荀子
子贡
范蠡
廉颇
老子
商鞅
韩非
齐桓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
李斯
陈胜
宋襄公夏桀商纣
据此判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的依据是
A.以社会地位见高下B.以个人私德为依据
C.以儒家伦理为标准D.以朝代兴替排先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武威出土竹简记载,汉宣帝时期颁布法令“年七十以上,授王杖,比六百石”,“高年授王杖,上有鸠,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吏民有敢骂、詈、殴、辱者,逆不道”。这反映了西汉时期
A.“以孝治天下”的理念B.建立了完善的养老体系
C.人口增长使老龄化严重D.强调对地方控制和管理
2022-03-20更新 | 22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