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汉初年,朝廷奉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迎来“文景之治”。东汉初年,光武帝在统一天下后,“退功臣进文吏",以“柔道”治天下,出现“光武中兴”。这一变化说明
A.国家治理突破儒学束缚B.经济手段是维系盛世的关键
C.现实需要推动政策调整D.历代治国方式开始趋于一致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表明:中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波浪式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形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但这些变化遭到了嬴秦执政时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沉重打击。两汉以来,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创新有三个大高峰,即西汉高峰、隋唐高峰和北宋高峰(如图所示)。入汉之后,汉代教育制度对文教政策和教育目的作了较大的调整,形成了第一个教育制度创新的高峰。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元融合的教育思想的开创,到隋唐时多元融合的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形成了第二个高峰。而发展至宋,教育思想创新与教育制度创新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形成了第三个高峰。

——摘编自李国钧、王炳照主编的《中国教育制度通史》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人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的教育制度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有何变化。指出唐宋教育制度创新的共同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维新派与洋务派教育改革的共同之处。如何认识教育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2019-07-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但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为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神,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作“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孟德斯鸠的主要观点,并从理论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两个方面指出“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019-06-08更新 | 14900次组卷 | 208卷引用: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新课标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B.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2019-06-03更新 | 858次组卷 | 62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受过教育的“士”或进入诸侯大夫的机构,或独立于社会,形成一个不拥有政治地位却拥有文化的知识阶层。到了秦汉时期,传统知识分子逐渐转变为思想依傍古人、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导致这一变化的文化因素是
A.优先兴办教育
B.科举制度的僵化
C.背离传统礼制
D.儒家思想的限制
7 . 《汉书·元帝纪》记载,西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这反映了出西汉自汉武帝以来的统治特点主要是
A.实行仁政
B.外儒内法
C.清静无为
D.严刑苛法
2018-12-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C.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2018-12-12更新 | 148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3届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试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自两汉以来,对孔子的褒封日益隆重,孔子由子而圣,由凡圣而神圣,最终在汉代公羊学中成为后世立法的神。促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仁政观念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的神学化
C.儒家思想的官学化
D.经学之士积极推动
2018-12-03更新 | 420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讲经论史旨在
A.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
B.维护儒学正统地位
C.提高统治者文化素养
D.复兴汉唐政治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