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武帝独尊儒术后,世人争相求学,太学生积极上书言事。西汉后期,政局不安,司隶校尉鲍宣因秉公执法得罪丞相,被劾以大不敬下狱,太学生王咸“举幡太学下”“诸生会者千余人”,哀帝迫于舆论压力而赦免鲍宣死刑。据此可知,当时
A.专制皇权遭到严重削弱B.太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天人感应”体系被破坏D.大批读书人被政治斗争所利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东汉灵帝嘉平四年(公元175年),议郎蔡邕建议朝廷在太学门外树立刻有《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论语》等经书的石碑。历时8年,全部刻成。这些碑文成为当时读书人的经典,很多人争相抄写。这一措施
A.表明儒家经典已成为国家教科书B.推动了印刷术的创新发展
C.促进了各地学术文化的交流发展D.利于巩固儒学的统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A.儒家伦理的法律化
B.法律与公德的融合
C.血缘亲情逐渐强化
D.等级秩序日趋固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汉代中央官学有太学、宫邸学和鸿都学门。太学学生入学的年龄没有严格的限制。汉代太学允许自费求学,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高年级辅导低年级,高材生辅导差等生。以自学为主,提倡在自学基础上相互讨论磋商,相互辩论,共同研究,以求得学业上的进步。地方官学则主要是郡国学校。鸿都门学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院。汉代的官学制度,奠定了以后中国封建官学发展的基本格局。

——摘编自肖世民《论汉代学校教育》

材料二 1904年1月公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作了具体规定。癸卯学制共22个章程,不仅包含了各级各类学堂,使学堂环环相扣,级级递升,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癸卯学制”周详全面、灵活实用便于现实操作;中体西用符合统治阶级的思想,又使西学的合法性得到公认;学制系统与行政系统分开使分工与责权明确,便于学务的发展;第一次把女子教育列为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后来,更是直接把“尚武”与“忠君”“尊孔”“尚公”“尚实”定为教育之宗旨。

——摘编自黄加文、曾绍东《论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学兴办的背景及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癸卯学制”与汉代官学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任过议郎、五原太守的东汉学者崔寔在《政论》中指出:“今既不能纯法八世,故宜参以霸政,则宜重赏深罚以御之,明著法术以检之。”据此可知,东汉
A.恢复并采用秦朝治国方略B.士人对法家思想有所认同
C.并未延续西汉的统治理念D.政府的行政能力大幅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儒生最初只是传承礼乐诗书的民间学者,不少人入仕居官后,面对兵刑钱谷的日常政务,开始努力学习律令;同时,精通法律的文吏为求仕途发展而转习儒学的情况也与日俱增。一种以学者兼官僚为主体的“士大夫政治”由此奠基。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战国B.汉代C.隋唐D.宋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汉时期,太学中“三奸”现象突出,即虚说妄言、抄袭成说、生搬硬套;与此同时,私家经学大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这说明当时
A.儒学的影响力减弱B.太学的政治地位衰退
C.太学的学术性降低D.察举制度的弊端暴露
8 . 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
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2019-12-28更新 | 1721次组卷 | 47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毕业班历史调研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某学者总结了汉武帝决心实行“独尊儒术”的历史背景,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旨在

A.践行先秦儒家追求和谐的主张
B.缓解面临的各种矛盾
C.整合诸子百家治理国家的理念
D.促成“大一统”的局面
2019-11-1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考前仿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汉刘向作《列女传》,其立传的标准相对宽泛,贞顺节义和仁智才华并存,且后者占据大部分篇幅:东汉武梁祠列女画像以刘向《列女传》为文本,立传的标准则强调贞顺节义,其他因素则退居其次。这一变化说明
A.东汉教育水平的下降
B.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C.儒家伦理影响的扩大
D.妇德的标准日益宽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