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汉初,最高统治者采取“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作为官方学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开始确立正统地位。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治国理念的变化本质上(     
A.取决于君主的个人意志B.服务于国家的统治需要
C.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D.体现了多元的文化政策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一天子。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材料三   汉初是“黄老”“申韩”之学并行的……原来一个人治天下,无论怎样凭恃武力,总不能全不讲教化。而讲教化,只有儒家之学最长。而且汉武帝,是个喜欢铺张场面的人,而巡守封禅……典礼,也只有儒家知道。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核心思想。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何特色?并指出董仲舒新儒学被统治者采用的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土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表彰孝道及善行义举均属乡官三老之职责。由此可见,当时
A.基层治理渗透官方意识形态
B.社会救济程序完备
C.民间教化倡导多元价值观念
D.察举制度雏形出现
2019-07-17更新 | 438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文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
A.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B.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
C.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D.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
2018-06-01更新 | 546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三国志》记载,曲周县一个农民因自己的父亲生病,便杀牛进行祭祀,祈祷其父可以痊愈,结果被县令判了死刑。而太守陈矫却认为,此人是真正的孝子,于是特意上表请求赦免他。这说明当时
A.儒家文化影响行政管理
B.孝悌观念已被普遍接受
C.地方权力过大不便管理
D.政府对农业重视程度不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