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汉初,最高统治者采取“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作为官方学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开始确立正统地位。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治国理念的变化本质上(     
A.取决于君主的个人意志B.服务于国家的统治需要
C.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D.体现了多元的文化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读如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①尊崇儒术,加强皇权B.孙吴、东晋南朝均以④为都城
C.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③迁到②D.②是隋唐时期大运河的中心
2021-10-2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清人赵翼曾感叹汉人“上书无忌讳”和“汉诏多惧词”,士人上书往往肆直无忌:而君主诏书中又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一类谦辞。士人规谏形式的政治批评,构成了制约皇权、调节政治的机制。这是基于
A.法家理论被视作国运衰亡原因B.道家思想被推为元气恢复佳肴
C.儒家学说被奉为治国理政指南D.天人感应被用作制约君权利器
2021-09-24更新 | 29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从《后汉书》中所反映的豪族形象来看,豪族由侠勇尚武向崇文守礼转化,他们更多的是成为乡里的道德榜样。这一变化表明,东汉时
A.地方豪族势力强大B.政府注重豪族改造
C.儒家伦理影响显著D.豪族经学化的普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东汉时期,汉章帝曾召集儒生讨论儒学内部今文、古文经学的分歧,并决定扶持古文经学的发展;他还将“君为臣纲”列为三纲之首。这些举措意在
A.丰富儒学内容B.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C.巩固君主权威D.打击“家天下”观念
6 . 武帝即位之初,上有祖宗之法羁绊,内有窦太后专权、功臣勋贵恃骄,外有诸侯割据、边患迭起,王国专擅,不从号令,任意杀害中央派驻官员。为此汉武帝率先(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推行以“推恩令”为开端的政治改革
C.削弱三公九卿的决策权力
D.以解决边患为抓手,树立皇帝权威
2021-05-30更新 | 24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康国际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5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两汉皇帝在许多诏书中,上至国家内政外交,下至废立皇后与太子,都要引经据典,以表示法圣、合理、合经;官僚士大夫响应皇帝的号召,上疏言事和讨论政事时竞相引经据典。这表明当时
A.儒家经典成为政治认同的标准B.儒家学派逐渐执掌了朝政大权
C.儒家思想直接影响了皇位继承D.皇权与相权之争日益得到缓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西汉中期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后,董仲舒等人提倡“春秋决狱”:凡是法律中没有规定的,司法官就以儒家经义作为裁判的依据;凡是法律条文与儒家经义相违背的,则儒家经义具有高于现行法律的效力。“春秋决狱”有利于( )
A.儒家经典成为国家法律B.扩大儒学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C.以法入情价值体系构建D.增强法律权威、保证长治久安
2021-03-07更新 | 718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汉代郡国学的首创者是景帝时蜀郡守文翁。汉武帝即位后,对文翁兴学一事极为赞赏,下诏令天下郡国仿效,设置学官,以“五经”为主要教科书。郡国学教授经学的目的在于(   
A.继承西汉传统的治国策略B.为实行考试选官奠定人才基础
C.禁绝儒学外其他各家学说D.培养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国知识阶层在完善社会治理和推进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材料一   汉承秦制,汉初的国家教育以官吏的职业培训为主。在社会逐渐安定后,民间学者一点点活跃起来了,王朝上也陆续设置了诸子百家博士和儒经博士。在儒经所载“先王之制”和儒者的社会蓝图中,学校乃是统治者崇德兴化的重要设施;深厚的古代礼乐文明和战国“百家争鸣”的辉煌文化成就,同样构成了振兴文教的动力。汉文帝时贾山请求“造太学,修先王之道”。关键的转变发生在汉武帝的时候,著名的儒家大师董仲舒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于是皇帝有“其令礼官劝学”之诏。太学制度的建立是孔子私学以来,中国教育史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太学甫建立,就制定了博士弟子的年终考试制度。通过了考试的人,朝廷授为文学掌故,考在高等者可以进而补为郎中。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二   19014月,清政府就如何最好地革新现存的政府体制、行政程序、人民生活、教育方法、军事组织和财政体制,开始了一场在内容上与1898年的改革几乎雷同的改革。这次改革从1901年开始至1905年结束,其中涉及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主要有:由使节征召留学生回国供职(19016月);规定1902年开始在各省和大城市考试中以时事策论取代“八股文”(19018月);命令改省级书院为分科大学堂,府州级书院为中等学堂,县级书院为初等学堂,课程包括儒家“四书”“五经”、中国历史,还有西方政治研究(19019月);命令各省当局挑选学生出国留学(19019月,190210月);命令翰林编修和进士功名持有者到京师大学堂各科学习(190212月);废除科举考试(19058月);成立学部(190512月)等。由于慈禧太后缺乏诚意,再加上督办政务处基本由满族人荣禄控制,使这场改革前景黯淡,终于被辛亥革命的潮流席卷而去。

——摘编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国家教育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教育改革。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教育发展与时代的关系。
2021-02-06更新 | 26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