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汉元帝时期,政权枢机要官的27%以上是有儒学教养的人士,而到了东汉初期,这一数字变为70%。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东汉初期(     
A.学术与政治开始结合B.官学教育日益普及
C.三教合流的趋向凸显D.主流思想得以强化
2022-08-06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韩非从天下“定于一尊”的构想出发,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中央集权政治设计,并规定这种政治结构内部君对民、君对臣拥有绝对权力。尊君论并非法家特产,先秦儒学创始人孔丘便系统地阐述过温和的尊君思想;《左传》也有“国不堪贰”“臣无二心,天之制也”的记述;西汉大儒董仲舒则赋予尊君论以神学理论色彩,所谓“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唐代大儒韩愈从社会分工角度,大倡尊君抑民之说。此后,程颢、程颐、朱熹等理学家以更加富于思辨性的理论体系,为“君权神授”作论证,将“君为臣纲”归结为“天理”。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2-2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2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之际,秩序重建是当务之急;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终极关怀,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仅仅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法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及对后世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汉武帝“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以至于形成了从皇帝、丞相、博士到地方官都会讲经学的局面。上述局面的出现
A.加速了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B.标志着儒学以外其他学派的消亡
C.促成了中央集权的行政机制D.导致了思想学术界的黑暗和倒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表为汉代画像砖石中“士形象”图数量及分布表。据此可知,这些画像砖石
题材名称总数地域分布
山东河南陕西四川江浙
孔子见老子16112111
周公辅成王13111100
二桃杀三士1366100
荆轲刺秦王930231
完璧归赵1111810
季礼挂剑210010
A.是研究先秦的直接史料B.促进了儒家思想社会化
C.反映了汉代文化多元化D.再现了汉代的社会原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两汉时期,对人祖的崇拜和纪念逐渐成为民间信仰的主要内容,厚葬之风终汉一代都极为炽热,“生不极养,死乃重丧”成为风俗的流弊,如“京师贵戚…或至金缕玉匣,多埋珍宝”。这一现象反映出汉代
A.儒家思想影响增强B.血缘政治色彩浓厚
C.僭越礼制现象严重D.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博士源于战国,其职能是教授弟子、参政议政等。汉初的博士来源于诸子百家,到汉武帝时仅置“五经七家博士”。这反映了当时
A.博士地位上升B.主流思想变化C.礼制观念淡化D.文化艺术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所示为汉武帝继位后采取的部分措施。这些措施
领域措施
政治将全国划分为13州部,设刺史监察地方官吏和豪强
思想将崇尚积极作为的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罢黜主张“无为而治”的官吏
经济将铸币、煮盐、冶铁等行业纳入国家统一经营,设均输官,掌管全国各地物资的调配
外交派张骞远赴中亚,与西域各国结好
A.实现了社会性质的转变B.从根本上解决了王国问题
C.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D.缓和了政府与商人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武帝独尊儒术后,世人争相求学,太学生积极上书言事。西汉后期,政局不安,司隶校尉鲍宣因秉公执法得罪丞相,被劾以大不敬下狱,太学生王咸“举幡太学下”“诸生会者千余人”,哀帝迫于舆论压力而赦免鲍宣死刑。据此可知,当时
A.专制皇权遭到严重削弱B.太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天人感应”体系被破坏D.大批读书人被政治斗争所利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