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01次组卷 | 66卷引用:辽宁省朝阳育英高考补习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
2020-07-12更新 | 8045次组卷 | 11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复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佛教最初传入中原时关于“剃度”并无明确限制。但东晋高僧慧远却指出,凡是尚在朝廷效力的人,尤其是士兵,或者还没有征得父母同意的人都不能受戒剃度。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B.儒家统治地位动摇
C.佛教主动适应现实D.三教合一开始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019-01-30更新 | 3407次组卷 | 97卷引用: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2019-01-30更新 | 3102次组卷 | 122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有许多讲述佛经故事宣扬教义的经变画。北魏早期经变画中有大量为了施舍而割头、挖眼的内容,隋唐时期则代之以孝道、忠君的故事。这种变化反映了隋唐时期的佛教
A.改变了基本教义B.出现了人文关怀
C.促进了民族交融D.迎合了本土文化
2021-02-05更新 | 951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省示范性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元代净明道创始人西山道士刘玉提倡用“日知录”“功过格”一类善书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希图通过格守道德而成仙得道。这反映了
A.道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道思想开始合流
C.道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017-04-21更新 | 2636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部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8 . 东晋时和尚惠远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中提出,一个人在家、在社会,当然应该服从皇权、礼敬父母,但是,出家的佛教徒是“方外之宾”,应当可以“遁世以求其志,变俗以达其道”。该观点反映了当时
A.佛教教义与儒家伦理相抵触B.佛教颠覆了民众的思维方式
C.儒家伦理不为佛教徒所关注D.统治者积极推动佛教本土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明理学吸取“佛老”的哲学理论成果,靠近人生哲学,得心应手地把儒学从一种政治制度的论证方式,讲成精神生活的安顿方式。这反映了
A.传统儒学受到异质文化的冲击B.儒学复兴促进程朱理学的发展
C.人生哲学成为时代的精神动力D.士人阶层实现思想的综合创新
2020-06-27更新 | 623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十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主要代表何承天、范缜等,在研究儒家经典方面并无成就可言,其知名于世,只是站在儒家立场上对佛教的批判。这一现象说明
A.三教合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传统主流思想面临危机
C.社会动荡是佛教盛行的主要原因D.门阀政治阻碍学术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