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8 道试题
1 . 汉代古文经学家研究“五经”注重名物、词语的解释,意在探讨“三代”的典章制度。到了宋代,学者们的兴趣转向“义理”,也就是经书里的根本道理。这一派学者把儒家倡导的封建伦理准则加以抽象化、哲学化,看作先天地而存在的永恒的“天理”,简称为“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儒学的核心是探讨“三代”典章制度
B.汉代为宋代儒学发展奠定了典章制度的基础
C.宋代儒学奠定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哲学基础
D.宋代儒学是在汉代儒学基础上的体系化发展
2022-10-11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百校联盟(名校联测)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宋明理学家们虽然对佛道都进行了批判,但佛教在当时对儒家学者的影响要远远超过道教, 故儒家理论斗争的重点是佛教而不是道教。这说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A.带有明显批判融合的特点B.佛教思想观念受到儒家排斥
C.道教思想不为儒家所吸收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
2022-10-0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十)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材料二   李贽提出“无私则无心”,信奉李贽之学的冯梦龙,在“三言”中把社会上一切过分的贪欲的行为都当成自己批判的对象,但又未回到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老路上,认为人们的私欲,只要不损人不贪心不欺诈,实在就有该满足的必要。后来的王夫之、戴震等思想家提出“以欲为本”的理欲观,一方面肯定人欲的合理成分,一方面强调“理重于欲”,反对认欲为理。

——摘编自温孟孚《理学的发展与“三言”中的人欲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为重振儒学,宋代理学家是如何“推陈出新”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的人欲观,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4 . 理学家在继承先秦儒家“义以生利”重义轻利思想的基础上,对义利观作了一些微调。如南宋浙东学派提出了“义利并立”“以利合义”“义利双行”;其代表人物叶适认为,功利是义理的外化,义成为养利的手段。这反映了当时(     
A.科举制完善促使读书人追求功名
B.士族衰落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佛教道教盛行冲击儒家正统地位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儒学的演进
5 . 儒学经典产生于先秦,到汉代已难以读懂,学者对其文字进行解释,称为“注”。“注”到唐代又难以理解了,于是出现了学者对“注”的解释,称为“疏”。他们热衷于细枝末节的繁琐笺注,但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从而使儒学陷入危机之中。这说明儒学(     
A.正统地位开始出现动摇B.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
C.自我革新的内在诉求D.与时代发展潮流相违背
6 . 据《魏书·裴植传》记载,原仕南齐的北魏官员裴植出身世家望族,父母双亲尚在人世,却与父母兄弟家产有别,同居而分炊,同朝官员多以此讥笑于他。据此可知
A.江南地区财产私有观念更强B.宗法制度开始崩溃
C.儒家思想影响人们价值判断D.门阀政治逐渐衰落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材料二   李贽提出“无私则无心”,信奉李贽之学的冯梦龙,在“三言”中把社会上一切过分的贪欲的行为都当成自己批判的对象,但又未回到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老路上,认为人们的私欲,只要不损人不贪心不欺诈,实在就有该满足的必要。后来的王夫之、戴震等思想家提出“以欲为本”的理欲观,一方面肯定人欲的合理成分,一方面强调“理重于欲”,反对认欲为理。

——摘编自温孟孚《理学的发展与“三言”中的人欲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为重振儒学宋代理学家是如何“推陈出新”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的人欲观,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
2022-06-08更新 | 6762次组卷 | 60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如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与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相符合的选项是
A.a处百家争鸣、b处尊崇儒术、c处佛道冲击、d处理学出现
B.a处焚书坑儒、b处玄学兴盛、c处佛道冲击、d处批判儒学
C.a处焚书坑儒、b处尊崇儒术、c处佛道冲击、d处理学出现
D.a处焚书坑儒、b处尊崇儒术、c处佛教传入、d处理学出现
10 . 唐代以后,佛教开始大力宣扬孝道,还专门编写了讲孝的教义,如《父母重经》宣扬应报父母养育之恩;宋代著名禅僧契嵩作《孝经》十二章,宣扬戒就是孝,持戒就是为父母修福。这反映了
A.佛教与儒家争夺在中国的正统地位B.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倾向
C.古代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发展的趋势D.儒学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