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隋文帝曾多次下诏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然而《隋书》中却这样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这表明当时
A.复兴儒学成为士大夫首要任务
B.三教合一的趋势明显
C.儒学的发展面临困境
D.统治者大力推行三教并行政策
2019-09-19更新 | 328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第一单元第5讲考点1魏晋至隋唐的思想、科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文学作品往往也能反映当时的某些历史现象。唐诗《题宇文褧山寺读书院》中说:“草阁连僧院,山厨共石泉。”《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亦云:“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这表明当时
A.儒生出世倾向明显
B.民间书院发展迅速
C.儒释道三家同质化
D.存在思想融合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东晋至唐代有关佛教思想的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礼教有本,遂因之而成教……则功由在昔……乃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东晋高僧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周孔即佛,佛即周孔……周孔救时弊,佛教明其本耳东晋孙绰《喻道论》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唐代高僧慧能《六祖坛经》

A.佛教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升
B.儒佛的信仰终极目标趋同
C.佛教思想的中国化倾向明显
D.儒佛道三教合一趋势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宪宗曾将法门寺佛骨迎入宫中供养,韩愈认为“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义”,要求皇帝“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同时他认为道教“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材料反映了韩愈
A.主张吸收佛教道教思想
B.主张重振儒学正统地位
C.反对君主专制集权制度
D.论证伦理秩序的合法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魏晋时期,士人们开始崇尚不拘礼法、天马行空,抒发自我意识。这一特点使得魏晋书法笔端含情,崇尚自然而又飘逸狂放,开创了一代清丽俊逸的书风。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表明
A.书法艺术进入自发阶段
B.魏晋士大夫们推崇书法
C.儒学的影响力相对减弱
D.士人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剑桥中国隋唐史》中认为,隋文帝开创了统一局面,又成功巩固了统一局面。隋文帝致力于提高儒学思想的地位,以维护统一。他认为治乱世必须用法,同时吸取了北周武帝灭佛引起的百姓反感,倡导乐善好施。这体现了隋文帝
A.以儒学作为维护统一的意识形态
B.厉行节俭,减轻百姓负担
C.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D.注重发挥混合意识形态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曹魏年间,何晏、王弼提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思想。这个“无”,是阴阳、万物赖以化生、成形的根基;就其政治含义说,它是支配社会生活的无形权力,掌握了它就可以“成务”、“成德”、“无爵而贵”。这一贯通天道、人事的思想
A.适应了门阀势族的政治需要
B.构建了程朱思辨哲学的理论基础
C.融合了佛道两教的宗教哲学
D.树立起了唯物主义价值观的旗帜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明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中国古代文化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
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逐渐成为主流
C.道家的出世思想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D.少数民族南迁后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佛教文化是汉唐时期输入中国的外来文化的主体。佛教哲学的思辨之繁富与巧密超过中国传统儒学以及魏晋时期流行的玄学。因此,到东晋南北朝时代,佛教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宗教。当然,中国人对于佛教哲学并非不加改造地照搬,而是在消化佛教哲学的同时,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融入佛教,使佛学本土化。相继崛起于隋唐时期的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便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宋、明时期,新儒学派又从佛学中汲取养料,使之与易、老、庄三玄相糅合,传统儒学与外来佛学相摩相荡,终于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宋明理学,构成“儒释道”三足鼎立的中国传统文化。

——摘编自张岱年等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在明末的西学东渐中,耶稣教士利玛窦发现士大夫在中国具有特别的影响力,乃选择上层路线,注意与官僚、士大夫接触,以扩大自己的影响。由于儒学是当时中国的官方意识形态,他还采取“合儒”的传教策略:“知儒教之不可攻破,则附会六经中上帝之说以合于天主,而特攻释氏以求胜。”利氏确立的这些传教策略在当时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传教士在中国站稳了脚跟。明清鼎革之后,耶稣会迅速与清朝合作,但在遭遇“康熙历狱”,尤其是礼仪之争后,罗马教廷否决了利玛窦的传教路线,造成官方的禁教,乾隆以后,天主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渐次式微。

——摘编自邹小站著《西学东渐:迎拒与选择》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佛教在华传播的历程,并简析其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时期佛教与明末清初天主教在华传播手段的相似之处.并简析天主教在华传教结局与佛教相异的原因。
10 . 在唐代,皇帝的生辰放假三天,佛诞和老子的诞辰各放假一天;宋代不认为佛诞和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这反映了宋代
A.儒学复兴运动效果显著
B.皇权比唐代有所增强
C.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D.政府法定节假日变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